近些年来,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后,各行业和地方部门更加重视检测机构的建设,每年国家财政均投入上百亿的资金用于检测机构建设,其中大部分资金用于购买大型检测仪器设备。如何用好、管好这些大型精密检测仪器设备,努力提高它们的利用率,从而提高检测机构的技术能力和国家的投资效益?笔者结合自身的体会,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面向社会从事检测业务的实验室超过1.5万家,拥有大于10万元的仪器设备近6万台套,价值人民币超过160亿元,平均每个实验室拥有总价值100万元的大型仪器设备4台套 。由于存在地区和行业差别,这些大型仪器设备的分布其实是不均匀的,拥有大型仪器设备的大型检测机构更多地集中于发达地区的大、中城市。在这些地方,有不少的实验室拥有价值数千万甚至上亿元的大型仪器设备。 但是,以高效气相色谱仪为例,据统计,全国各类检测机构拥有的气相色谱仪超过7000台套,但这一较贵重的仪器设备却只有10%左右处于满负荷使用(2000小时/年以上),有50%左右的仪器设备 每年开机时间不足500小时,有10%左右的设备购买回来以后就未曾使用过,投资效益极为低下。其他的大型仪器设备和设施的建设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尤其是近年来比较热点的领域,例如电磁兼容、食品安全等,其相关设备如EMC实验室、气相-质谱联用仪、液相-质谱联用仪等近年来的购买量都很大,但平均使用时数每年仅300小时。 如何优化资源配置,盘活资产存量,不断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率,急需国家有关部门采取必要的措施。 笔者认为,提高大型设备的利用率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建设中国实验室资源数据库,宣传和共享全国实验室资源信息,尤其是大型仪器设备信息。 目前由国家认监委组织建立的“中国实验室资源网”已经基本成型,资源共享平台正在建设之中,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可以投入使用。另据了解,国内不少省市也建立了本区域的检测资源信息网,高校间也建立有不少资源共用网,不少地方还建立了大型仪器设备共用网。这些涉及科研、高校、检测部门、企业检测资源的各类信息共享网络可以一并纳入全国的信息共享平台,从而实现我国检验检测资源的全国性共享。 建议尽快建立国家投资购买大型检测仪器论证咨询制度,对各行业部门的实验室建设进行沟通协调,统一布局规划。 将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检测机构在提出购买大型仪器设备的要求时,应与上级拨款部门签订贷款合同。检测机构在购进大型仪器后,可以拥有使用权,但这些设备的所有权仍归拨款部门。在一定期限内,检测机构应向拨款部门偿还购买该仪器所花费的款项及相应利息。如果检测机构无法按期偿还,则拨款部门有权收回、拍卖、转让这些大型仪器设备。对于现有的大型仪器设备,应组织资产清查,重新登记。 建立大型检测仪器设备维修基金。基金来源由检测机构购买大型检测仪器设备时按一定比例上缴。利用这一基金成立专业维修队伍,保证检测机构大型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或者由该基金支付各单位自行维修的费用。避免大型仪器设备重购买、轻维护,重使用、轻修理的局面。 设立大型检测仪器设备开放使用基金。购买了大型检测仪器设备的实验室,如果其仪器设备为外单位或部门所用,按照开放的机时数由该基金给予该机构一定比例的补贴。国家应鼓励这一基金的建立和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