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汽车、航空航天、石化冶金等行业必需的基础工业,锻压行业2006年的市场需求与产量呈不断上升之势。在具体分析2006年行业情况时,中国锻压协会秘书长张金总结了几点原因:一是机械工业尤其是主机继续保持快速发展,锻件需求出现上升趋势,如农业机械、农用运输车的需求带动了锻件需求的增加。 大锻件过剩与短缺并存 受国内电力需求膨胀、机床行业尤其是较低档次机床需求旺盛、石油化工装备行业发展迅猛、煤矿出于安全考虑更新装备的要求等因素的影响,2005年、2006年大锻件市场需求火爆,企业也紧跟市场,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使大锻件生产具有了一定规模,其中环类锻件生产已达到产业化水平,年能力达到200万吨,实际提供50万吨左右,封头生产也实现了产业化。但与此同时,张金秘书长指出,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 在市场需求的刺激下,为了提升产能,扩大市场份额,许多企业加大了投资力度,纷纷购进设备,使大锻件设备近两年增长迅速。目前我国10MN以上液压锻造压力机约有147台,自由锻在我国发展很快,锻锤已改造700多台,此外国内已经有了8吨自由锻锤。但张金指出,不少企业由于缺少对中长期市场的分析,盲目发展大中型自由锻压机,未来一些企业将会因此受损。其实在2005年,一些业内人士就曾提醒企业警惕投资过热行为,但并未奏效,现在企业仍在加大投资,购进大型设备,但却忽视了配套机械,其生产水平较低,特别是锻件热处理炉配置偏少,严重影响了供货质量的稳定性。这也是为何大锻件生产虽具有了一定规模,但距能稳定地提供大锻件仍有差距,这包括质量和交货期的稳定性。张金表示,目前中国大锻件市场仍处于“过剩”与“短缺”的双重压力之下,即产能虽然过剩,但高档次、高质量的锻件产品仍然短缺。正是投资过热,成本上升,使得企业面对红火的市场,日子过得并不舒坦。张金估计,大锻件的产量2006年增长了20%以上,但利润率却有所下降。 模锻件产量上升出口增加 在分析中国模锻件近年需求迅速增长的原因时,张金秘书长认为,除了中国汽车工业及农机、工程机械等行业迅猛发展,以及国产化提升的助推外,韩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家逐渐从锻件产业转移退出,外企在中国建厂增加也是其中的原因。虽然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但张金初步估计,2006年全年我国生产模锻件在200万吨以上,出口增长较快,出口量约占其中的5%左右。 虽然产量上升,出口增加,但张金指出,我国高档次模锻件产品的研制生产仍相当落后,宇航、航空锻件主要依赖进口,轿车锻件的80%也是国外进口的。适合于中国国情的模锻件锻造设备供应滞后,主要锻造设备仍然是摩擦压力机,约有1200台;模锻锤数量保持不变,约有600台;热模锻压力机约有200台;其他专用锻造设备(冷温锻、挤压、锻锤及碾环等设备)约在500台以上;螺旋压力机、电液锤等约40台套。可以说,我国的锻造生产效率还处于全球较低水平,张金举出了几个数据加以比较,国外每人每年锻件产量为75.67吨,我国则为15.56吨;国外每个锻工每小时锻件产量64.83公斤,我国仅为21.40公斤;国外每公斤锻件材料费是6.44元,我国为4.65元;能源成本所占比重国外为5.62%,我国为11.42%;效益国外为6.40%……从中不难看出差距巨大。 张金尤其担心的是行业人才的短缺已到了极为严重的地步,他估计行业高端、实用的技术人才不超过2000名,而且年龄老化。许多年轻人受观念影响,不愿进入锻造领域,而国家的教育配置又不合理,大部分大学都没有设专门的锻造课程,要想成为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还需要经受五年以上的工作积累,因此锻造领域的技术人才将越来越少,这一问题不解决,将影响行业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