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Stellantis集团宣布,由于之前宣布的Stellantis获得与广汽集团合资企业广汽菲克多数股份的计划缺乏进展,Stellantis将采用轻资产方式在中国发展Jeep品牌,并与广汽集团协商终止本地合资企业。今后Stellantis将专注于在中国分销Jeep品牌的进口汽车。至此,又一个在华合资汽车企业黯然离场。 棋入终局 随着国内车市竞争加剧、新能源汽车加速蚕食燃油车市场以及疫情的冲击,广汽菲克今年运营更加艰难。据广汽集团发布的6月产销快报,广汽菲克6月没有销量数据,上半年销量仅为1861辆,同比下滑84.18%。广汽菲克的生产环节从2月就基本处于“停摆”状态。 成立于2010年3月的广汽菲克,当前由Stellantis集团和广汽集团分别持股50%。经过多次谈判,广汽菲克于2015年实现了Jeep品牌在华本土化生产,随后推出Jeep品牌旗下的自由光、自由侠和指南者等车型。这一度带动广汽菲克销量攀升,2017年,广汽菲克达到销量顶峰20.5万辆,此后销量连续断崖式下跌。2020年,广汽菲克仅售出4万辆汽车,净资产从年初的13.36亿元跌至-3.31亿元,资不抵债。2021年,广汽菲克销量进一步下跌至20123辆。 广汽集团一位高层曾表示,该集团日系以及自主品牌都有不错的表现,作为欧美系代表的广汽菲克的销量情况确实不如人意,在一定程度上与美系车最近几年没有抓准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变化有关。 不过,股东双方也曾做过多次努力,试图扭转广汽菲克的颓势。其中,在生产经营方面,Stellantis集团与广汽集团在广汽菲克人事、生产等方面也频频进行调整。Stellantis继去年5月派遣朱恒利担任广汽菲克副总经理兼公司执委会成员之后,紧接着又于去年7月派出穆安泽担任广汽菲克总裁,让他全面负责Jeep品牌在华的运营及管理。为了进一步压缩成本,去年9月广汽菲克的生产经营也有所调整。广汽菲克广州工厂于2021年内完成主要产线设备转移至长沙工厂,其他资产分类处置;至2022年3月完成注销“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在人事调整、控制成本的同时,双方还多次斥资为广汽菲克“输血”,2020年3月,广汽集团宣布向广汽菲克贷款5亿元,用于广汽菲克日常生产经营的现金流;2021年7月,广汽集团再次宣布向广汽菲克增资15亿元,同时还为广汽菲克提供2.5亿元的贷款。然而,上述诸多努力最终没能将广汽菲克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股权争议致使企业“停摆” 从天堂到地狱,广汽菲克成为中国汽车市场一个典型的反面案例。尽管外界普遍将广汽菲克产品销量下滑的原因归咎于产品质量问题。但是这也仅仅是表面现象,事实上,真正导致广汽菲克没落最主要的原因是广汽集团与Stellantis集团之间的股权纷争。 记者走访广汽菲克经销商时,一位广汽菲克经销商内部人士曾对记者透露:“广汽菲克两个股东都在争夺Jeep品牌的话语权,双方都认为Jeep品牌在国内市场还是有前途的。Stellantis集团如果不想把Jeep放在中国,那肯定就直接放手了,单独建设牧马人和大切诺基的销售渠道和经销店,销量也差不了哪去。双方争议的焦点主要在Jeep品牌的本土化问题上。” “双方的‘不愉快’早已经被摆到台面上。”在一位业内人士看来,Stellantis想提升股权占比,掌握话语权,就是准备将畅销车型引进国内,使其利润最大化。从利益角度考虑,加大进口车销售,广汽集团必然会受到影响,因此广汽集团并不愿意,只好选择耗下去。广汽不让步,Stellantis自然也不会引入更多车型。“不能在中国市场及时更新符合中国消费者需求与口味的产品,合资公司自然得不到发展空间。”该业内人士说。 可见,广汽菲克走到今天这个地步,根本原因还是股东双方Stellantis集团和广汽集团没有形成真正的互信关系,在很多地方无法达成共识,最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Jeep品牌在市场边缘化。 打败广汽菲克的不只是内斗 历数近几年黯然退出中国市场的合资品牌,它们无一例外地在市场上都曾有过一段辉煌的时期,但最后却都是以退市收场。它们之所以会落得如此境地,有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有品牌竞争的加剧,但必须承认的还有来自越来越强大的自主品牌的巨大冲击。在中国汽车产业转向“白热化”的阶段,自主品牌强势崛起,成为了合资车企不可忽视的强敌,那些本就处在边缘的合资品牌,受到的冲击前所未有。 自3月首次实现新能源汽车月销量突破10万辆大关后,比亚迪的前进步伐可谓势如破竹。在刚刚过去的6月,比亚迪销售乘用车13万余辆(全部为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168.8%,再创历史新高。除了比亚迪继续刷新销量纪录之外,头部造车新势力也集体破万辆,随着各自重磅新车逐步上量或即将开启交付,自主新能源汽车品牌有望在下半年冲击车市新高度。 一边是部分边缘合资品牌的垂死挣扎,另一边则是自主品牌近些年的高歌猛进。 除去已经“凉了”的那几家合资品牌,还在苦苦挣扎的也“大有人在”,诸如三菱、标致、雪铁龙等。另外还有许多已经被边缘化的合资品牌,如今它们的市场被极度压缩,已经游离在离场的边缘。 反观自主品牌,有更丰富的配置和更高的性价比,对这些弱势合资品牌市场的蚕食只会越来越快。相比之下,很多弱势合资品牌已经没有任何优势可言。更新换代不及时,在设计、配置、科技,甚至是三大件上都开始被自主品牌超越,它们最后的突破点或许只能是电动化转型了。但自主品牌在这个领域的绝对优势,或许将会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来源:中国汽车报 |
|
中国锻压网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国锻压网",获取独家行业新闻资讯。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账号: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扫描左侧的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