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遭遇了“缺芯少电”后,本来就闹心的通用、丰田、本田三大汽车巨头近几天非常不开心,因为高智公司在美国将他们一起告上了法庭。 10月20日,美国最大的专利运营公司高智公司在美国德克萨斯州东区和西区地方法院分别起诉通用汽车、丰田和本田三家整车企业侵犯其车联网、传输及视频图像技术等专利。 三大巨头被起诉 当前,汽车正在向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方向加速前行,而车联网、信号传输、感知系统的视频图像处理等技术,则是智能汽车发展进程中无论如何都躲不开的。高智公司似乎想要借此实现其“掘金”梦想。 其实,抱有这种想法的还不止高智公司一家。在此之前的10月初,由诸多企业参与的专利许可平台(Avanci)旗下的L2移动技术公司(L2MT)在美国特拉华州地方法院正式起诉美国三大车企之一的福特汽车公司,指控福特公司侵犯其无线通信技术相关专利。 据了解,在起诉通用汽车等三家车企之前,高智公司一名高管曾公开发布了一篇有关“汽车行业的知识产权应该重新洗牌”的文章,似乎是已经对此发出了明确的信号。 其实,被告的几大汽车巨头在知识产权方面并不是“小白”。其中,通用汽车每年在美国授权的发明专利就有1000余件,通过《专利合作条约》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每年也有数百件,这些都是含金量很高的发明专利。丰田汽车在美国授权的发明专利一年也曾超过2000件,而外界有传闻其拥有的专利占全球汽车行业专利20%左右。本田虽从未公布过拥有的专利数,但其在日本车企拥有专利排名中仅次于丰田。而此前被起诉的福特汽车去年在美申请专利也超2000件。 外界认为,高智公司之所以向这些车企发起专利侵权诉讼,一方面,是因为其认为有一定的获胜把握,退一步看,即使不能获胜,还有两种结果,一是双方和解,共享专利应用的收益;二是即使得不到上述结果,也能让三大汽车巨头对自己留下个深刻印象。另一方面,此次涉案相关专利均为与车联网、通信、自动驾驶等相关的较为领先的技术专利,高智公司或许认为这些车企巨头在汽车传统技术上占有较多优势,在智能汽车的相关前沿技术上并不一定拥有技术优势。或许,Avanci也有这样的想法。真相究竟如何,在被告方尚未正式回应及相关实际情况尚未公开之前,这都是一个待解之谜。 “专利蟑螂”屡得手 实际上,这并不是高智公司第一次起诉汽车企业专利侵权。早在2017年,高智公司就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起申诉,称丰田、本田和宝马等日德车企专利侵权。当时,高智公司是用传统汽车技术中的发动机相关专利起诉这些车企。与此次有所不同的是,上次其走的是行政路线,这次走的则是司法路线。 作为一家专利运营公司,高智公司成立于2000年,其宗旨是“构建一个市场,使发明成为一项创收活动”。在几年前其罕见地公布的数据中,该公司拥有6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83亿元)承诺资本,专利累计许可收入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92亿元)。据了解,高智发明公司的创始人兼CEO内森·梅尔沃德是前微软公司首席技术官,其共同创始人兼CFO爱德华·荣格则是前微软公司的首席架构师。据称,高智公司获得过微软、英特尔、索尼、诺基亚、苹果、谷歌、雅虎、美国运通、阿道比、思爱普、英伟达以及易贝等公司的投资,其中很多都是IT业巨头。 目前,高智公司方面称其拥有超过6万件正在产生经济效益的专利,其中与汽车有关的专利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其中包括汽车电子、车联网、智能座舱、车载雷达、数字图像、通信、系统控制、网络安全、芯片、光学、发动机和动力电池等与汽车密切相关的技术专利。但是,高智公司的专利,基本通过收购其他企业及发明者个人手中的专利来进行许可、授权使用等运营方式获得收入。而高智公司此前已在多起主动发起的诉讼中赢得收益。 其实,高智公司除了自己拥有上千家子公司之外,在美国还有很多同行,高峰时期甚至超过了600家。其运作方式在上世纪90年代在美国就出现了。专利运营公司NTP曾于2006年通过专利诉讼成功从黑莓公司索取超过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8亿元)。由于这些公司屡屡通过诉讼等方式迫使企业向其缴纳专利使用费,因此被很多企业称为“最令人讨厌的公司”,也有人称其为“专利蟑螂”、“专利海盗”、“专利流氓”、“专利鲨鱼”等。 之所以“专利蟑螂”有存在的土壤,是因为美国的专利侵权赔偿普遍很高。在制药巨头吉利德侵犯默克旗下的Idenix制药公司的专利案中,吉利德付给对方的赔偿金高达25.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2亿元)。 但与高智公司借此获得收益不同,Avanci向福特发起诉讼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希望福特加入Avanci。 会否入侵国内车企? 2016年,高智公司就曾在美国起诉联想专利侵权。近年来,腾讯、中兴、TCL、酷派等中国科技企业都在美国遭遇过专利运营公司的专利诉讼。 “汽车行业被认为是当代产业中最大的‘蛋糕’,所以,国外这类专利运营公司是不会轻易放过汽车企业这块‘肥肉’的,像此次高智公司在美国起诉三大汽车公司,就已经发出了一个明显的信号,只不过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入侵国内汽车企业而已。”湖南法源律师事务所律师任羽伦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汽车及零部件企业中,除了华为、比亚迪等为数不多的头部企业拥有较为完整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及实战经验之外,相当一部分企业对此都缺乏足够的认识,既缺少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和运营经验,也缺乏专业人才,更鲜见汽车企业有知识产权防御策略,对于国外专利运营公司入侵国内汽车企业的潜在危机认识不足。 “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法律诉讼,国内汽车行业企业应该未雨绸缪,尽快完善自身的知识产权管理及防御体系。”江苏中天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吴江向《中国汽车报》记者表示,一是尽快完善企业自身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以此构建较强的自身知识产权“堡垒”;二是尽快建立知识产权防御体系,做好知识产权的积累和合理布局,以及预案;三是在储备知识产权的同时,还要招揽专业人才。由此,以一系列工作,来构筑足够强大的“防火墙”。此外,如有可能还要组建覆盖面广泛、专利数量和质量足够的汽车行业知识产权联盟,以行业“联手”的力量来应对“专利蟑螂”的进攻。 “国外专利运营公司的入侵时间或早或晚,是躲不过的,如果汽车行业企业能对此有足够的重视,可以成为一种完善自身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倒逼力量。”中南大学交通运输研究中心研究员时蔚然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是汽车企业自主研发还是联合研发的技术成果,都要明确权利归属,及时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堵塞“专利蟑螂”钻空子的漏洞。 “很有可能,汽车行业企业相关负责人明早上班看到的第一份文件,就是‘专利蟑螂’送来的律师函或起诉书,所有汽车行业企业都应对此高度警惕。”吴江强调。 来源:中国汽车报 |
|
中国锻压网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国锻压网",获取独家行业新闻资讯。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账号: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扫描左侧的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