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船”重组终于落地。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实施联合重组。“南北船”20多年的分家史即将结束。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简称“中船集团”)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简称“中船重工”)俗称“南北船”,1999年由原船舶工业总公司拆分而成。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一旦“南北船”完成合并,将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内部无效竞争,加强军工产品研发能力。同时,此次资产重组有利于优化资本结构、积极稳妥加快推进市场化债转股及船舶行业战略性重组。 中船集团组建于1999年7月1日,旗下有中国船舶、中船防务、中船科技3家上市公司,拥有修造船、海洋工程、动力装备、机电设备、信息与控制、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等6大板块。 中船重工成立于1999年7月1日,旗下有中国重工、中国动力、中国海防、中国应急、久之洋、乐普医疗等5家上市公司。 2019年7月1日晚,中船集团与中船重工旗下的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中船集团与中船重工正筹划战略性重组。
10月25日晚,中船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中国船舶公告,控股股东中船集团与中船重工实施联合重组,新设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船舶集团”),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中船集团和中船重工整体划入中国船舶集团。本次重组后,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化。 针对南北船重组的主要影响,中信建投证券研报指出:一是利于优化产能资源,有效去除过剩产能。两船重组后,或将重新定位各船厂的行业定位和主建船型,有效消除重复低端产能,将资源更多集中到高端产能的建设中。有利于全行业的去产能过剩,行业将达到供需基本面平衡。二是一定程度上减少无效竞争,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三是完善全产业链,发挥互补和协同效应。重组后预计将推动各类资产的专业化整合,有效发挥双方的互补和协同效应,提高企业价值。 对于上市公司来讲,中信建投认为,两船重组后,将重新定位上市公司,作为专业化平台承接两船相关资产。 值得注意的是,“南北船”重组一直采取“集团层面重组”和“上市公司层面重组”两条线路。截至目前,集团层面重组正式获批,上市公司层面的重组也稳步推进。
10月24日晚,中国船舶公告,国务院国资委原则上同意股份公司本次资产重组及配套融资的总体方案。 本次资产重组及配套融资完成后,中国船舶总股本不超过44.98亿股。其中,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船海洋与防务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中船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华融瑞通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军民融合产业投资基金有限责任公司 、中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和中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分别持有 19.89亿股、2.17亿股、4855.88 万股、1.61亿股、9264.15万股、7983万股、7971.05万股、7815.74万股、3947.46万股和3888.38万股股份。 根据此前披露的资产重组内容,中国船舶向中船集团、中船防务、中船投资等多方发行股份,购买它们持有的江南造船100%股权、外高桥造船约36.27%股权、广船国际51%股权等资产。 基于本次重组,中船集团旗下将形成中国船舶的造船平台、中船防务的动力平台,以及中船科技的高科技平台,与中船重工旗下中国重工、中国动力、中国海防的定位基本对应。在南北船战略性重组的背景下,中国船舶的方案也被视作为未来两大集团重组后上市公司层面的进一步运作铺路。 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周丽莎认为,“两船”重组,主要的目的是落实国家战略,推进专业化重组,促进国有资本进一步向符合国家战略的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和优势企业集中。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刘兴国认为,两船的联合重组,标志着央企强强联合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强强联合又闯出了新路径。几年前南北车的强强联合,走的是自上而下、先集团整合后子公司整合的路径,而两船联合重组,则选择了先在子公司层面实施专业化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后,再在集团公司层面完成整合。这一强强联合的整合路径,将有助于减少整合阻力,提高整合效率,充分达成整合预期目的。预计这一路径,将在未来央企强强联合重组时被广泛采用。 来源:中国证券报 |
|
中国锻压网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国锻压网",获取独家行业新闻资讯。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账号: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扫描左侧的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