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3月16日,国家发改委给北汽发出第一张新能源牌照后,至今已有十四家新建纯电动乘用车建设项目获得了发改委批准。同时,FMC、爱驰亿维等新创企业也获得了不同规模的融资,发展势头头不容小觑,国内新能源汽车竞争格局由于新成员的加入或迎来重新洗牌的机会。 今年1-7月,新能源汽车产销27.1万辆和25.1万辆,同比增长26%和21.3%,但是距离年初制定的70万辆销售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业内普遍认为,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仍处于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 今年年初,工信部公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39号令),对新能源生产企业的准入要求有所提高,并强化了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安全要求,建立“叫停”制度,自2017年7月1日起实施。毫无疑问,新能源汽车市场将监管从严。 那么已获得发改委资质这14家车企以及还未获得资质的新创企业,他们的产能规划和投融资情况如何?智库君按照时间顺序一一列出,并为你进行详细解读。
其中,年产能规划合计81万台,投资规模总额277.1亿元。 北汽新能源最早获得审批资质 北汽新能源于去年3月16日拿到了发改委的第一张牌照,最早获得了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 自从去年7月《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下文简称《规定》)开始实施后,多家传统汽车生产企业、互联网企业包括零部件企业也对造车跃跃欲试,不过首张牌照还是给了在这一领域具有天然优势的传统汽车生产企业的子公司。 纯电动乘用车项目建设规模为达产后形成7万辆纯电动乘用车产能,其中新增5万辆纯电动乘用车产能。 目前只有北汽、云度获得工信部审批 政策层面,发改委负责新建车企投资项目审批,只有当新创车企拿到工信部的准入和进入产品公告目录之后,整个项目才算完成,初创企业造出来的车才能够上市销售。 北汽新能源获得发改委审批资质不到两个月后,就于2016 年 5 月 4日进入工信部发布的《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第284批)拟发布的新增车辆生产企业名单,获得工信部审批。 而云度新能源于2017年1月25日获得国家发改委审批,随后于2017年6月15日进入工信部《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第297批)拟发布的新增车辆生产企业名单,成为新兴造车企业中第一家获得“准生证”的企业。 这就意味着它们能够作为独立的新能源乘用车生产企业,将准允以该名义申报相应的产品公告,正式迈入独立整车生产企业的行列。 北汽新能源规划产销目标最大,河南速达次之 北汽新能源去年获得发改委审批资质时规划产能为7万台,不过今年7月,随着一辆全新的全球首款“充换兼容”的换电车型EU300驶下生产线,北汽新能源汽车15万辆产能宣告达成。而根据北汽新能源去年初发布的“十三五”战略规划,到2020年,产销目标将达到50万辆。 河南速达获得发改委项目审批时产能规划为年产10万台,其次是奇瑞新能源,年产8.5万台,其他12家企业产能规划均在4-7万台之间。 云度新能源获发改委资质时产能规划为6.5万量,计划到2020年时将达到8万辆。 国能新能源初期投资规模最大 14家获得发改委审批资质的企业当中,国能新能源的初期投资规模最大,达到42.7亿元。 在发改委的资质核准批复文件当中,其他13家企业的投资规模从长江汽车的8亿元到万向新能源的27.4亿元不等,其中超过25亿元的企业有4家:万向新能源27.4亿元,河南速达26.4亿元,重庆金康25.1亿元,敏安汽车25亿元。 (备注:以上投资规模为发改委备案的初期投资规模,后期追加投资很多企业没有公开,暂时无法全部统计。) 北汽新能源获得单轮最大融资111.18亿元 2016年3月,借助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启动,北汽新能源完成了30亿的A轮融资。今年8月14日,北汽新能源宣布成功完成B轮融资,融资募集资金达到111.18亿元,远超此前预计的80亿元,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单轮最大融资。 据估计,融资后市值将达到280亿元人民币。此次共有包括中国信达、中冀投资、国轩投资等14家出资者参与投资。B轮融资将为2018年北汽新能源上市奠定基础。 其他几家新创企业也在积极地推进融资计划。成立于2014年的蔚来汽车,于同年年底完成第一笔5亿美元融资,今年3月又完成了6亿美元的注资。今年6月敲定第5轮融资后,蔚来汽车的估值达到人民币200亿元左右。 FMC于去年12月拿到Pre-A轮投资,今年8月7日,FMC 获得2亿美元的A轮融资,并预计带来不低于6亿元的投资收益,投后估值7.5亿美元。B轮融资将于今年四季度启动,预计明年上半年完成。 车和家自2015年7月成立以来,至去年5月拿到7.8亿元的A轮融资,成立10个月,总融资额已超25亿,估值30亿元。 奇点汽车于2015年10月完成数千万人民币A轮投资,又去年11月初完成6亿美元的B轮融资,估值达到30亿元,首批量产车已走向代工模式。 威马汽车去年8月刚完成10亿美元的首轮融资,在造车进度上却快人一步,首款量产车不但已经完成设计研发,并且已经进入了测试阶段。 那么,这些企业拿到生产资质以及投融资后都有什么动作?新产品将于何时发布?我们最后为大家整理出这14家已经拿到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企业(名称加粗部分)以及另外6家新创企业在造车路上所取得的进展、产品规划,以及新车上市时间。
|
|
中国锻压网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国锻压网",获取独家行业新闻资讯。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账号: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扫描左侧的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