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车市: 预期之中的回调 1月车市环比下滑明显 中汽协数据显示,2017年1月,中国汽车产销量较上月均有明显下降,同比也略有下降。其中,乘用车市场1月份产销分别完成207.2万辆和221.8万辆,环比分别下降21.7%和17.0%,同比分别下降4.2%和1.1%。而2016年最为火爆的SUV车型,1月份产销同比增幅仅分别为9.0%和10.5%,增速大幅回落,环比更是双双大幅下降。其它三大乘用车车型的产销量无论环比还是同比,均为负增长。与此同时,1月1.6L及以下排量乘用车销售158.8万辆,同比增幅放缓至1.3%,占乘用车销量比重为71.6%,仍比上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表示,由于2016年多数经销商提前完成了全年的销量任务,因此很多促销政策在去年年底都有回收。同时,从2017年1月开始,购置税优惠退坡开始执行,并且临近春节假期,工作日减少,汽车销量相比2016年12月下降,经销商库存压力增加。预计这种趋势将持续到2月份,2月的市场或延续成交价格下探的态势。不过,中汽协秘书长助理许海东表示,1月份的产销数据不能单独作为预测今年车市走向的有效依据,要等到一季度过后,将前三个月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对2017年的车市有一个大概的估计。 自主品牌销量结束连续增长 1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97.69万辆,环比下降21.9%,同比下降4.4%,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4.0%,占有率比上月下降2.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1.5个百分点。在这之前,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已连续20个月增长。作为2016年自主品牌乘用车增长的主要动力,1月自主品牌SUV销量虽然同比仍保持增长趋势,然而增速却放缓至15.2%,销量为54.3万辆,占SUV销售总量的61.7%,比上年同期提高2.5个百分点。同时,以自主品牌为主力的新能源汽车,1月份销量增速同样出现大幅下滑,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对整个自主品牌汽车市场的影响。今年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比上年同期下降74.4%,其中纯电动汽车同比下降67.8%,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同比下降89.5%。
对于1月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开始下滑,中汽协秘书长助理陈士华指出,没有必要对此进行过度解读。受春节等特殊因素影响,1月单月的产销数据无法完全反映市场情况,自主品牌市场份额下降或为偶然现象。待一季度统计数据公布之后,自主品牌的整体走势才能初步明晰。 此外,1月德系、日系、美系、韩系和法系乘用车分别销售48.54万辆、33.11万辆、26.51万辆、11.01万辆和3.87万辆,分别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21.9%、14.93%、12.0%、5.0%和1.7%。与上月相比,德系品牌销量呈较快增长,其他外国品牌明显下降;与上年同期相比,德系和日系乘用车品牌销量呈一定增长,美系略降,韩系和法系乘用车下降较快。 经销商库存指数飙升 虚惊还是警报? 自2016年7月开始,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连续低于50%的“荣枯线”(仅10月略高出),但今年1月,这一数值却急速飙升至61.5%,环比去年12月上升18.6%。对此,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秘书长肖政三表示,库存预警指数上升是因为1月汽车销量下滑,但绝对的库存水平并没有明显提升。 从供给侧来看,观察部分上市汽车公司的销量数据不难发现,2016年12月,上汽集团、长安汽车、广汽集团、长城汽车和吉利汽车等主要车企,销量多数创出历史新高,但今年1月,上汽和长城销量数据同比微增,但环比却大幅减少,即便是同比高增长的广汽集团和吉利汽车,1月销量也与12月存在较大差距,印证了肖政三的判断。从需求角度来看,购置税减半政策的优惠今年减半,让消费者赶在去年年底购车,所以2016年12月的市场透支效应在今年1月开始显现,再加上传统节日影响,1月市场需求相比上月大幅下降亦属情理之中。 四大因素助推车市稳中回升 虽然1月份车市开局冷淡,但这只是预料之中的短期回调,今年的车市增长仍然可以期待。 中汽协副秘书长师建华表示,2017年汽车市场总体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刚性需求、宏观经济、政策影响、消费升级四大有利因素将推动汽车市场稳中有升。 作为支柱性产业,国家政策对于汽车产业的支持没有改变,包括对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等的优惠和扶植政策。此外,“一带一路”、“特色小城镇建设”等政策为汽车市场的进一步开拓提供了有利条件。 另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6年底,全国居民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为27.7辆,千人汽车保有量为110多辆,仍然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具有较大差距,汽车刚性需求仍然强盛。 目前中国正处于消费结构升级不断加快的关键期。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4%,其中,汽车类同比增长10.1%。汽车类产品的销售带动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的提升,与居民消费升级需求增加有直接关系。 此外,一些新的汽车消费市场正在不断涌现,汽车市场开始下沉。目前,在汽车市场中,一线城市份额约占30%,二线占40%,三线及以下占30%。随着一线城市限购、二三线城市逐步放量,预计到2020年,一线市场份额会下降到15%左右,三线及以下城市将提升至55%左右,汽车消费越来越呈现向县域延伸的趋势。 自信也体现在各大汽车企业发布的销售目标中。例如,一汽-大众2017年的销售目标为140.5万辆,比2017年提升10万多辆;东风本田目标为65万辆,比去年增加15万辆;北京现代为125万辆,比去年增加超过10万辆。与合资品牌相比,自主品牌的目标更是大刀阔斧。吉利汽车目标为100万辆,比去年增加超过20万辆;上汽乘用车目标60万辆,比去年多了近30万辆。 专家预计,2017年中国汽车市场产销量将超过2,900万辆,增速将在7%左右。虽然增速不如2016年两位数的增长,但发展的质量将更加精进。 强势品牌依旧维持高速增长 虽然1月份车市的整体表现不尽人意,但仍有不少汽车品牌表现突出,实现明显增长。合资车企包括南北大众、北京现代、东风日产等,除此之外,长安乘用车、吉利汽车和长城汽车等自主品牌也表现突出。 对于这些车企能够在1月份平淡的车市中保持高增长的原因,机构分析师谢志才表示,这些汽车品牌大多是凭借着多款新车型的投放和对热点车型的把控实现销量增长。 自主品牌热点车型贡献突出 品牌向上初露锋芒 具体来看,广汽传祺全系产品1月销量为46,273辆,同比增长60%,其中GS4销量达3.4万辆,继续稳居SUV细分市场前列。吉利汽车1月份销量再破10万辆,达到102,653辆,同比增长71%。其中吉利博越销量为20,147辆,帝豪GS、远景SUV销量也均超万辆。长安品牌乘用车1月销量为138,753辆,环比增长19.5%,同比增长10.5%。 更为关键的是,持续高端化的自主品牌,已经全面与合资品牌展开竞争。广汽传祺自去年推出GS8之后,市场一直处于供不应求阶段,市场也迅速在第三个月爬升至接近1万辆。此外,吉利博越、上汽荣威RX5两大对标合资品牌的车型也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小结:一边是整体市场份额下滑,一边是市场强势品牌持续走高。人士分析指出,在未来车市增速下滑的大背景下,市场竞争加剧不可避免,中国品牌也将进入了淘汰赛阶段。 多家合资车企1月迎“开门红” 发布SUV/轿车规划 1月,包括上汽大众、一汽-大众、北京现代、东风日产、广汽本田和一汽丰田等多个合资汽车品牌迎来“开门红”。同时,为了冲刺2017年销量目标,继续完善细分市场布局依然是今年车企的主要工作。
(1)纵观合资品牌1月销量,上汽大众以新产品的多元化赢得市场;一汽-大众推出的“2017年除夕前提车的客户,继续享受购置税减半补贴”新政刺激了销量增长,位列合资品牌单月销量第二位。而增速居前的是一汽马自达和广汽三菱,且增量都来自新增国产车型,如广汽三菱的欧蓝德、一汽马自达的CX-4。 (2)从销量看汽车消费导向:经济家轿、中级轿车、新车以及SUV依然是消费主导。上汽大众朗逸单月销量达52,428辆,同比增长8.3%;全新途观L单月销售7,554辆。一汽-大众于去年11月推出的全新跨界旅行车蔚领1月销量也达4,935辆;新一代迈腾销量达到2万辆,同比增长17%。此外,本田雅阁1月销量达到11,967辆,同比增长150.4%;东风日产轩逸、奇骏与逍客月销量均突破1万辆,主力车型轩逸占比更是达到34.4%。 (3)产品规划——继续完善细分市场布局:一汽丰田将推出包括丰田锋势、新款卡罗拉在内的4款全新车型;上汽大众全新中大型SUV途昂预计3月将上市;东风本田全新UR-V和全新一代CR-V今年推出,将构成东风本田的最新SUV产品矩阵,更加全面的覆盖细分市场。
|
|
中国锻压网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国锻压网",获取独家行业新闻资讯。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账号: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扫描左侧的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