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的乐观预测源于“中国制造2025计划”对制造商转型升级的补贴与带动。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之路会一片坦途——当前中国产品廉价低质、附加值低的形象并未真正改变,企业追逐短期利益现象仍然存在。
今日推送的文章认为,这些问题戳中了中国制造的痛点。文章称,“当前中国制造业面临的许多困扰,都与工业精神和制造文明的缺失息息相关”。 以下为文章实录: 当前中国制造业面临的诸多困扰,都与工业精神和制造文明的缺失相关。在农业化向工业化的转型中,中国人走得过于匆忙,对工业化中至关重要的工业精神未能足够重视。而这恰是西方工业社会的重要推动力。 从“将就”到“讲究”,这是中国企业打造百年老店必须要迈的一道坎。伴随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加快转变,提炼中国制造的文化精髓,涵养中国特色的制造文明,成为我国制造业由大国迈向强国的当务之急。 制造业急需价值与精神重塑 “中国制造”与世界先进水平究竟差在哪?对企业而言,除了技术、质量、品牌等有形因素,一些无形压力更让他们深受困扰。 首先,“流动”的工匠无法支撑“铁打”的企业。对处于产业链低端的一些制造企业来说,过快的工人流动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以福建省晋江市某皮革公司为例:今年春节前,部分农民工要求提前回乡过年,导致延期交货损失惨重;春节后企业将月工资从2.4k提高到2.6k,工人却只回来1/3,其余都得重新招聘。 该公司并非个例,福建拥有大量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的农民工,导致企业连稳定生产都保证不了,更遑论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如何培养出数量更多、质量更高、愿意投身制造业的技能型人才,已成为需解决的首个问题。 其次,“赚快钱”的理念无法打造百年老店。从社会的普遍价值观看来,盈利水平、资产规模、企业估值成为衡量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但事实上,打造百年老店需要专注和深耕;许多企业关注做大而非做精做专、将“转行”当“转型”,房地产热、互联网热、股市热让大量资金脱实向虚,不利于制造业健康发展。 再者,“廉价低质”形象期待得到根本改变。不少企业认为,中国制造创造了物美价廉的传奇,但粗暴山寨、抄袭模仿使中国产品背上了“廉价低质”的名声,既影响了国外消费者对中国产品的定位和看法,也使国内消费者对本土品牌信心不足。年初中国消费者赴日本抢购马桶盖一事,正戳中了中国制造的痛点。 在这方面,我们已有了诸多先行者。从以高铁、电气设备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到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科技企业,再到格力、海尔等家电品牌,中国制造正从“代工+低价”的模式向“核心技术、人性设计、品牌打造”的模式切换。在这一过程中,重塑中国制造的价值和精神显得尤为紧迫。 标杆企业要率先探索实践 自17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后,现代工业文明推动着世界的发展进程。在此期间,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形成了各自的现代制造文明。比如,从百年前的教堂大钟、酿酒设备到今天的奔驰、宝马,“德国制造”给人以耐用、安全、精密的深刻印象。这体现出德国制造的精神文化:专注、标准、精确、完美和秩序。 对中国制造而言,其转型发展的道路前途将越来越取决于能否逐渐形成现代工业文明的社会心理和实业基础,积淀下植根于中国本土的实业精髓。这座精神大厦的基石是合作精神、框架是契约精神、构造是效率观念、细节是质量意识。 这种工业文明的构建离不开标杆企业的引领。事实上,从铁人精神、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高铁精神,再到格力、华为、中兴等矢志技术创新、追求完美质量、提供专业服务的理念,中国并不缺乏自主创新、梳理中国品牌价值追求的个案,但如何将这种精神内化为整个社会的文明理念,需要更多标杆企业的出现。 因此,标杆企业是国家制造文明形成的基石和土壤——美国福特和日本丰田都分别扮演过这样的角色。在当代中国,标杆企业应当率先探索和实践,提炼中国制造文明的精髓,逐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时代精神。 全社会提升“中国制造”软实力 制造文明的构建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对政府来说,应该完善创新驱动、质量为先、崇尚实业的体制机制,并大力营造相应的社会共识和文化氛围。 德国、日本制造早期也曾受到廉价质低的困扰。对此,德国通过法律、标准、质量认证三位一体的质量管理体系,促进了德国制造的质量蜕变;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实施“质量救国”战略,促使日本制造打开了欧美和全球市场。以此为鉴,我们应从国家层面牢固树立质量立国意识,以标准为先导强化质量管理,并在全社会引导树立质量诚信文化。 对制造企业来说,应走出以规模换成本、以成本换价格的竞争模式,树立以科技、质量、品牌为先的发展理念。我国制造企业践行制造文明,应对消费者存敬畏之心,不让低质产品流向市场;要耐得住寂寞,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培养人才,同时要在全社会倡导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从“将就”到“讲究”是中国企业打造百年老店必须迈过的一道坎。 此外,整个社会的消费理念也应从追求“价格低廉”转变为“高质有效”。随着中国制造告别低成本、规模化竞争以及消费群体结构的变化,企业、消费者、商业营销形成的“物美价廉”的消费诉求有待转型。当前,我国一大批偏好性能、愿为高品质埋单的消费群体正在兴起,这意味着消费理念的变革、对“价廉物美”观念的部分扬弃,并很有可能把中国制造带到新层次。
|
|
中国锻压网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国锻压网",获取独家行业新闻资讯。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账号: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扫描左侧的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