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正在引发人类交通和社会发展的一场巨大变革,更是中国政府与汽车产业面临的一次历史性机遇。 4月7日,钓鱼台,沃尔沃汽车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汉肯·塞缪尔森在自动驾驶国际研讨会上宣布,沃尔沃汽车将在中国设立自动驾驶测试基地,这将是中国首个面对汽车行业和普通公众开放的全球最高水平的自动驾驶基地。
同日,高德集团正式推出高德地图车机版,而刚刚低价上市的城市新锐SUV长安CS15就是高德地图车机版首批装在的量产车型之一。而长安与百度已在车联网方面加强合作。可见,在百度和高德在高精度地图方面的争夺中,长安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4月8日,东风标致宣布,自今年起,东风标致将陆续在投放的新产品中全面导入ADAS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将给用户带来全新的自动驾驶体验。 过去的一周,不难看出汽车圈里无论国际车企、合资企业或是自主品牌,都围绕“自动驾驶”展开布局,自动驾驶激战已经开始。 国际技术领先多少? “基 于我们在汽车领域经验积累,沃尔沃将专注于开发自动驾驶的核心技术,特别是对汽车安全至关重要的软件系统。我们是开放和共享的,我们需要智能云连接、数字 实时地图和多种传感器以及其它零部件开发方面的技术合作伙伴。在这方面,我们认为中国企业具有很大的竞争力。”沃尔沃汽车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汉肯·塞 缪尔森说。 沃尔沃汽车认为,自动驾驶的研究和测试不能没有中国市场。2015年3月,自动驾驶在亚洲的首秀。 沃尔沃汽车首次在北京西六环进行了实路测试,时速70公里自动驾驶,收集中国复杂道路交通状况下自动驾驶的相关数据,为中国的智能交通发展和自动驾驶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范本。 2013年,沃尔沃汽车在瑞典启动DriveMe自动驾驶项目,选择在哥德堡市区及周边50公里的典型通勤道路上投放100辆自动驾驶汽车进行测试,并将于2017年开始全面向普通公众开放,是目前全球最先进和最广泛的自动驾驶测试项目。 2015年,得利于全球先进的高度自动驾驶技术PilotAssistII,沃尔沃S90即将实现130公里/小时内自动驾驶和灵活转向,突破汽车行业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瓶颈。 并且,在这两部由全新SPA整车平台上生产的新车上,沃尔沃Sensus智能车载交互系统和服务已经迭代到第3代,是极少数能通过OTA(在线远程数据交换)实现数据与服务实时更新的品牌之一。 而 奥迪、奔驰、丰田等车企也在马不停蹄研发试验自动驾驶技术。以奥迪为例,奥迪自动驾驶系统的亮点是立体传感器以及中央驾驶者辅助系统。激光传感器、摄像探 头、监视探头、雷达等22个探测器放置于奥迪车身四周,通过汇入大量综合数据处理器来分析当前车辆情况以及确定是否减速、加速、并线等行为。 从使用原理上来讲,奥迪这项技术与其他品牌的差别不大。不过,它可以在同一车道内实现加减速、制动、超车、回位,驾驶员随时可以接管。然而,奥迪的自动驾驶技术的五年内量产。 此外,丰田的动态激光追踪和预测互动系统主要功能是通过雷达和前置摄像头来识别其他车辆,控制车速和车距,避免与其他车辆相撞;通用的V2V通讯和超级巡航半自动驾驶技术能够使车在面对车辆拥堵时自动控制汽车转向和车速。 所以从技术上,无论是高度自动驾驶,还是全自动驾驶,各个车企在技术路线上基本趋于一致,差别主要是在开发进度以及实际应用的时间。 本土车企正在追赶 当自动驾驶技术话题都围绕着国外车企讨论时,本土企业也在追赶。 “从交通状况领域来说,只要自动驾驶能在中国取得成功,那么在全世界都不是问题。”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主任李克强表在4月7日在自动驾驶国际研讨会上表示。 李 克强认为,在自动驾驶领域,中国供应商也会有优势,例如苏州智华电子有限公司的360度环视摄像头是继奔驰之后的第二家研发出来的,目前已经被东风日产、 长安、广汽、上汽五菱吉利应用。目前这家公司也在计划设计研发复杂的安全系统、网联系统、信息安全以及后端平台。 此外,我国自主品牌车企加大了对自动驾驶汽车的布局。如一汽、东风、上汽、广汽、奇瑞、比亚迪等国内车企均在自动驾驶汽车上发力,但由于尚处于原型验证阶段,离量产和应用还比较远。 然而值得振奋的是,长安汽车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从4月12日起从重庆出发,经过2000公里行驶测试后将会亮相北京国际车展,成为中国首个实现长距离无人驾驶的汽车企业。 今年的北京车展将成为集中展示自动驾驶技术的舞台,在此期间,北汽也将会在场馆外开辟可供消费者试乘试驾的无人驾驶汽车。 不过,目前的窘境是,自动驾驶汽车只能在高速公路和不拥堵路段实现自动驾驶功能,完全替代人的自动驾驶装置虽然已经实现,但不少车企并不打算使用“谷歌”式的无方向盘驾驶模式,这样做,是想保留驾驶者的驾驶乐趣。 其实,我国在自动驾驶领域,已经具备了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政府对自动驾驶的支持也有目共睹。 此前全国政协委员李书福建议,中国政府加强自动驾驶和智能互联相关立法,制定车联网和自动驾驶的统一安全标准、云服务规划、数据安全和V2X通讯协议,并与国际组织和标准对接;在交通执法、保险责任、黑客侵袭等方面推动立法支持。 |
|
中国锻压网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国锻压网",获取独家行业新闻资讯。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账号: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扫描左侧的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