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2015年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873.76万辆,同比增长15.27%,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1.32%,占有率比上年同期提升2.86个百分点。其中,长城、奇瑞、长安、江淮等自主品牌车企超额完成年度销售任务。 接着,中汽协再次发布2016年2月全国车企产销数据,虽然行业整体下滑,但SUV销量为482850辆,同比增长43.8%,而SUV销量前十名中,自主品牌占据SUV销售榜八个席位,哈弗H6和宝骏560更是月销售量突破3万,上榜的合资车型只有大众途观和通用昂科威两款,且排名分别为第八和第九位。 可以看出,在2015年市场增速放缓的背景下,自主品牌逆势而上,正在逐渐被市场认可,这自然与中国车企多年的研发和技术创新息息相关。但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在这个掌握核心科技就是赢得市场竞争力的时代,自主品牌要想在销量和消费者认可度上赶上国际车企巨头,还需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 打造“中国芯” ,研发投上国内外还有差距! 根据前不久英国著名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整理出的一份2015年汽车公司研发投入排行榜,2015年,汽车行业上市公司研发预算总和高达1093亿美元,同比增长4.5%。德国大众汽车集团以153亿美元高居榜首,一直和大众争夺销量冠军的丰田则以92亿美元位居第二。 可喜的是,研发排行前20位的榜单中首次出现了中国车企的身影,上榜的是排在第19位的上汽集团。但仔细比较数据,在国内车企中排名第一的上汽集团,其研发投入仅为大众集团的十分之一左右,这说明国内车企的研发投入经费仍然有限。例如研发排行榜前五位的大众、丰田、戴姆勒、通用和福特,研发投入经费分别是153亿美元、92亿美元、76亿美元、74亿美元、69亿美元,普遍占据当年营收的3%-5%,虽然有媒体报道2013年之后各大车企研发费用占据全年营收的比重出现了下跌,但这些车企的研发绝对数额一直稳中有升。 大型跨国车企的研发投入与销量基本是成正比的。位于研发投入榜前列的汽车公司,其销量也基本抢占了全球销量的前10位。常年占据研发投入前两位的大众和丰田,更是常年竞争“全球销量老大”的头衔。 反观中国的车企,有媒体查阅年报后发现,上汽2014年的研发费用达到创纪录的68.32亿元人民币,2013年研发费用为53.亿元,2012年为57.6亿元,2011年为59亿元,连续4年位列全国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第一名,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从2011年到2014年分别为1.36%、1.2%、0.93%和1.08%。而更多的车企连每年3.5%的投入比例都达不到,如何与大众丰田这些企业比肩? 追梦“中国芯”,国内企业对研发的重视有了明显的提升! 研发能力是汽车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市场地位,研发费用也逐渐成为衡量企业有无持续发展力的重要指标。因此,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中国车企应向跨国巨头们学习的,最主要的就是对技术创新、前瞻性研究的大力投入。 让人欣喜的是,近三年来,无论是民营车企还是大型国企,对自主品牌的正向研发都表现出高度的重视和高额的资金投入。从此前各自主品牌发布的中长期研发投资规划来看,“十二五”期间长安集团研发投入共达490亿,目前拥有5635项专利技术和110项科技创新成果;上汽集团对自主品牌的研发投入达到450亿元,一汽集团和北汽集团的投入也在300多亿元,广汽集团同期研发投入为70亿元,东风集团10年规划157亿元研发费用;长安逸动、奇瑞艾瑞泽7、广汽传祺GA3、一汽红旗H7、上汽全新荣威550、海马M3等新车型纷纷面世。 大多数自主车企也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研发体系框架,在国内建有各类研发中心、试车场、实验室等研发机构,同时还开始有选择地建立海外研发中心。长安汽车,已建成涵盖振动噪声、碰撞安全、制动性能、底盘试验、驱动系统等16个领域的国际先进实验室。吉利汽车在收购澳洲自动变速箱厂以及沃尔沃后,摆脱了过去的‘一直在模仿’的形象,在SUV和轿车产品布局都很完善;比亚迪汽车则凭借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技术积累和研发,赶上了国内新能源汽车火爆的契机。 从中汽协发布的2015年全国汽车产销报告看,自主品牌正在进入研发收获期,大多数自主品牌都超额完成了2015年度的销售任务,而对2016年对销量增长的预期也普遍高于合资车企,这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车企的希望。在未来,自主车企仍需要加大研发力度,攻破更加核心的技术难关、解决过去难以触及的关键问题,才能让自主品牌更快地成长,提升国际竞争力。 |
|
中国锻压网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国锻压网",获取独家行业新闻资讯。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账号: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扫描左侧的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