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汽车零部件企业也在制定各自的“十三五”发展规划。从目前已经透露的规划看,国际化成为汽车零部件企业“十三五”期间的发展重点。 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大势看,汽车零部件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无疑是明智的,也是必须的。不过,笔者认为,目前各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却略显单调,层次也不够高。进入“十三五”,汽车零部件企业急需打造国际化的升级版。
“十三五”是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国际化转型升级的最佳机遇期。从外部环境看,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中国正在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治理,“一带一路”和“亚投行”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国汽车企业必须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在世界汽车产业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 从内部环境看,我国整车企业的国际化远没有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国际化深入和全面。在汽车商品出口贸易额中,汽车零部件一直占据75%的绝对多数份额。而且,汽车零部件企业不仅有产品出口,还大量进入跨国车企全球配套体系,频频出手跨国并购,甚至海外建厂也不鲜见。 不过,目前汽车零部件企业国际化的方式还比较单一,国际化的视野比较狭窄,国际化的经营能力更处于起步期。近日,笔者听闻一家涡轮增压器企业主攻出口业务,是因为觉得“国内汽车三包太麻烦”,不由得大为震惊,在国内销售担心产品出现质量问题被追责,难道出口就可以不提供售后服务了吗?何其短视! 让我们再来看看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十三五”规划目标:法士特“十三五”末要实现国际市场销售收入占比20%;玲珑轮胎力争“十三五”期间轮胎产销量达到9000万套,进入世界轮胎前十强;海纳川“十三五”期间要进入全球百强汽车零部件企业前30位。 由此可见,多数零部件企业还是以规模论英雄。一味关注国际市场销量或者贸易量的国际化,只是初级的国际化。美国经济学家欧文·克拉维斯曾说过,对外贸易仅仅是经济增长的“侍女”。对于汽车零部件企业来说,产品出口也仅仅是国际化的一小部分,现在需要打造的是国际化的升级版。 笔者认为,汽车零部件国际化升级版并不是简单的产品出口,也不是偶然的海外并购,而是全球化布局,全球化经营发展的立体战略。此升级版有三个主要特征。 首先是创新产品,突破需求。现在国家提倡“万众创新”,这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企业现实的需求。我国已经走过了引进技术、跟随发展的阶段,或者说已经没有太多先进技术可引进,国际企业最前沿的技术也不会随便出售给我们。别无选择,只有自主创新,我们才能更进一步。 多年来,中国轮胎等产品在国际市场频频遭遇“反倾销”打击,抛开贸易保护主义的因素,中国轮胎还处在低质低价的竞争阶段是无法回避的现实。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应通过创新,增强产品的含金量,突破低端市场,满足高端需求。只有这样,“反倾销”等问题才能迎刃而解,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才能真正实现。 第二是整合资源,洋为中用。汽车零部件企业国际化,应该立足自身需求,利用全球资源,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发展能力,让全球的市场、技术、人才、工厂等资源都为我所用。《中国制造2025》提出,支持发展一批跨国公司,通过全球资源利用、业务流程再造、产业链整合、资本市场运作等方式,加快提升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跨国并购越来越频繁,但并购后的资源整合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有的收购后,只是把国外的生产线运到了国内;有的收购后,标的公司原有的全球配套客户纷纷流失; 更有收购国际先进变速器企业几年后都玩不转,只能再转手卖出。因此,如何利用好全球资源,将是汽车零部件企业打造国际化升级版的核心内容。 第三是国际视野,全球布局。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已经融为一体,真正有抱负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必须拥有国际视野,进行全球统一布局。这就进入到国际化的更高层级——全球化。 按照现代经济学的观点,国际化是设计和制造适应不同区域要求产品的一种方式,主要可以理解为本土化。全球化是一种概念,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因此,汽车零部件企业国际化的终极目标应该是——研发全球化、生产全球化、营销全球化、售后服务全球化等。 一旦有了全球化视野和全球化经营能力,真正的中国汽车零部件跨国公司将很快出现。这比中国自主品牌整车企业成为跨国公司实现起来要容易得多。期盼通过打造升级版的汽车零部件国际化,能够让中国涌现出大量汽车零部件跨国公司。 |
|
中国锻压网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国锻压网",获取独家行业新闻资讯。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账号: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扫描左侧的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