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2016国际机器人检测认证高峰论坛11月2日在沪举行。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国家质检总局、工信部、国家认监委向社会发布“中国机器人认证(CR)”标志,同时颁发了首批中国机器人产品认证证书,这标志着我国正式建立并开始实施机器人检测认证制度。 “中国机器人认证(CR)”标志将成为机器人产品的质量标志,助力机器人质量控制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助推机器人产业进步升级,同时增强我国在全球机器人产业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制定方面的话语权和国际竞争力。 机器人是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支撑装备,机器人产品及其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制造、应用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制造业和智能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2010至2015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以年均35.5%的速度增长,服务机器人市场也开始已成倍速度普及。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32996台(包括外资品牌),同比增长21.7%;今年1至9月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产量达到5.09万台,同比增长30.8%,比去年全年增长率高出约9个百分点,年均增速将远高于全国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市场预计,到2020年我国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年产量将达到10万台,服务机器人年销售收入有望超过300亿元。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都明确将机器人作为我国未来重点发展的高端制造行业,机器人产业已上升至国家战略。然而,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标准和检测认证体系尚不健全,缺乏必要的技术门槛和市场引导手段,产业综合竞争力偏低,整体质量水平亟待提升。目前,我国机器人产业仍然存在着诸多新问题:一是机器人关键零部件虽有所突破,但高端产品仍依赖进口;二是部分自主品牌产品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自主创新能力亟待加强;三是各地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但低水平重复建设隐忧显现;四是本土龙头企业正在崛起,但“小、散、弱”问题仍未根本改变;五是第三方检测机构已经建立,但机器人标准、检测认证等体系仍待健全等。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表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着力推进机器人关键共性技术开发和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坚持需求导向、创新驱动、质量为本、开放合作的原则,会同有关各方共同推动建立了机器人标准检测认证体系, 先后建立了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机器人标准化总体组和机器人检测认证联盟。“中国机器人认证(CR)”标志的发布标志着中国机器人标准检测认证体系取得实质性进展,也预示着技术标准、质量规范、章程制度将在未来机器人产业发展过程中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论坛上,工信部党组成员金书波表示,下一步将通过六大措施促进我国机器人产业科学、健康、持续发展。一是发布《促进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引导地方政府理性发展机器人产业;二是加快培育龙头企业;三是加快组建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四是建立完善标准和认证体系;五是加强人才培养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六是研究制定《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搭建各部门精准施策平台。同时,他强调机器人行业急需标准的规范、检测手段的支撑以及认证方式的引导。 上海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集聚了包括国际四大机器人企业在内的机器人本体及关键零部件、系统集成等重点方向各类企业,形成从机器人研发、生产到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地。根据上海机器人产业规划,到2020年,上海机器人产业产值力争达到600至800亿元,成为我国机器人产业的研发中心、高端制造中心、产业服务中心和应用示范中心。 上海市副市长周波表示,上海正通过建立机器人产业创新联盟、整合科技资源,培育第三方检测服务机构、提供专业服务,塑造“上海品质”、推进品牌建设等多举措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特别是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落户上海,搭建起覆盖机器人产品检测、标准、认证、技术、咨询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将有力促进机器人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
|
中国锻压网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国锻压网",获取独家行业新闻资讯。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账号: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扫描左侧的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