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国家质检总局、中国工程院等部门和单位联合编制。《中国制造2025》部署了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在这个中国制造业的顶层设计中有一个部分提及得比较少,但笔者认为却是很重要的部分。那就是——工业文化、工业精神、品牌、质量、制度、知识产权等工业制造业的“软实力”。 如果没有强大的工业“软实力”,那“硬实力”也很难上去。中国要实现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宏伟目标,除了科技上要领先,文化上同样要先进。德国人严谨、美国人创新、日本人敬业,这其实都是工业文化中“工业精神”的体现,其内涵就是对科学规律的尊崇,对规则、制度、标准、流程的坚守。回望欧美曾经走过的工业化之路,不难发现工业文化发挥了巨大作用。工业文化不仅是衡量一国工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工业发展的灵魂和倍增剂。 企业需要有契约精神和全球视野 最近笔者到德国参加汉诺威工业展,并拜访了一些德国的中小企业,对中德企业发展以及产业环境进行了比较,有几件事情对笔者触动很大。其中,在德国拜访一家新能源电动汽车公司(IMA)时,我们发现这家公司只有6个人,花了500多万欧元,创业2年时间,做了一款名叫COLIBRI单人新能源小汽车,非常酷。德国的工业体系,能够让小微企业在创业、创新的全生命周期都能够有很好的产业配套环境支持。这说明,德国的工业体系是可以支持小微企业进行高质量的技术创新的。 但是在中国,如果6个人的创业团队想做汽车,它很难从大的汽车公司那里拿到相应的配套支持。另外一件事也对笔者触动很大,在去德国之前联系了几家做新能源汽车的德国公司想进行拜访,其中有2家企业拒绝了拜访的请求。对方回答的原因是正在与中国的相关公司接触,有三个月到六个月的保护期,希望过了保护期再进行沟通。到了汉诺威之后,在展会现场见到了一家锂电池企业,产品很吸引人,想和他们聊聊,但是对方很有礼貌地拒绝了。原因是这家公司的锂芯电池模组是来自中国洛阳的某一家企业,在合作的时候所签署的合约协议中有不返销中国大陆一条,所以他们不接触大陆公司。这些企业的契约精神,守规矩重信用的精神,这正是国内许多企业所欠缺的。
出访德国笔者的体会是,在德国很小的企业也有全球化的视野,有进行全球化的资源配置能力。再举一个例子:在德国参观了另外两家中小企业(TWIKE、KYBURZ)也让人印象深刻。其中,KYBURZ是做电动多功能车的企业,它的部件来自日本、中国、瑞士,销售的客户有欧洲、新西兰等。这两家企业的人不多,规模也不大,每年的产值在几千万人民币左右。但是,销售是全球化的,资源配置也是全球化的。 |
|
中国锻压网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国锻压网",获取独家行业新闻资讯。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账号: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扫描左侧的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