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研发者投身创业潮 机器人专家的“春天”到了 同样投身机器人创业潮的管贻生,为更多人所熟知的身份是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的一名教授。作为在日本、加拿大留学并工作多年的机器人专家,他感叹,回国创办机器人企业的“春天”到了。 与南开大学金融专业出身的农百乐不同,同样投身机器人创业潮的管贻生在担任佛山博文机器人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同时,为更多人所熟知的身份,是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的一名教授,并且是广东工业大学“百人计划”特聘教授引进人才。 这位工业自动化领域的资深学者,此前专注于高校内科研教学,如今则要每周至少3次往返于广州与佛山高新区之间。管贻生创办的博文机器人注册于2014年11月,他本人就是这家企业最重要的技术来源。 管贻生在日本、加拿大有多年海外留学和企业任职经历,“回国前就有创办机器人企业的想法,但之前市场还不成熟,现在时机已经到来”。 博文机器人公司最与众不同的技术是模块化机器人,“这项技术在国际上也很有特色,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管贻生说,目前珠三角机器人企业的产品技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目前,国内多数机器人系统针对特定的适用场合开发,往往只有一种主要功能和固定构型,在管贻生看来,“扩展性、重构性和低成本是机器人新系统开发中的重要目标。因此,模块化是当前机器人研发中的一个新趋势。”他说,模块化能够简化机器人设计、制造和维护,缩短设计周期,降低研制成本。 目前,博文机器人正在加快产品市场化。除了工业机器人外,他还计划进入教育、家庭娱乐机器人领域。 趋势 广东多地同步发力机器人产业 不走招商老路 更重技术研发 今年7月初,省科技厅对2014年度省前沿与关键技术创新专项资金(重大科技专项)项目进行了公示,对分别位于东莞、佛山的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华南智能机器人创新研究院各拟拨经费1000万元。两大机器人研究载体,在所有公布项目中拟拨经费最高。其中,华南智能机器人创新研究院于5月底在佛山顺德揭牌启动,将针对目前国内在机器人关键技术及核心零部件上的短板,进行重点攻关突破。 不只是佛山,去年以来,珠三角各地布局机器人项目、推动产业集群化步伐纷纷加速,但与过去依靠招商引资、引入生产基地的做法不同的是,各地普遍对机器人技术研发环节表现出更鲜明的重视态度,使制造与研发呈现高度同步发展的轨迹。 在深圳,去年该市机器人企业已达237家,产业总产值480亿元。当地以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为主的、与机器人产业重点相关的实验室和工程实验室、机器人孵化器和产业研资产业联盟已达10余个。 与深圳相近,广州机器人产业也已较为成熟。广州开发区是广州机器人制造和智能装备产业的聚集区,去年已集聚48家智能装备企业,其中机器人制造领域拥有广州数控、启帆、粤研等一批知名企业。 “如果机器人产业发展又重复走招商引资的老路,不会有世界影响力的机器人民族品牌出现。所以一定要寻找有世界一流潜质的机器人企业创业家。”东莞松山湖科教局局长邓国军说。 观察眼 从“机器换人”到“机器升华人” 谈及机器人应用,“机器换人”是一个常见的说法。对苦于人力成本的企业家来说,机器人能顶替多少工人,确是一个重要指标。但在记者看来,政府要比企业的视野更加宽广。除了“换人”,机器人经济还有同样重要的“升华人”效应。 广州市经贸委一位负责人也曾表示,“机器换人”只是一个工作上的概念,意图不在于用机器完全代替人来解决劳动力,用机器进行智能化控制,比用人来进行控制更加科学。 本质上,机器人代表着一种生产工具乃至生产方式的跃迁。在应用端,机器人在顶替大量人力岗位的同时,也呼唤与其匹配的新的生产者、管理者。在生产研发端,机器人本身正在汇集着大量财富、技术,也必然将培养、吸引一批新的经营者、研发者,乃至相关产业链的技术服务人员。 机器替代了人,人怎么办?这也是机器人应用引发的一个话题。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飞跃在佛山的一次演讲中提出,“机器换人”是不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机器升华人”,因为机器人生产效果的好坏,取决于背后给它设定程序的人。 他还提出,机器人是一个巨大的行业,围绕机器人会产生一大批“码农”。随着过去制造业的廉价劳动力红利消失,智能制造的脑力红利正在兴起。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参照以往其他产业的经验,新兴产业的人力同时也往往是紧缺资源。很多地区的人力补充,往往落后于真实的市场需求。“机器升华人”即将成为市场上的必然现象,围绕这波红利,新的区域竞争将必然掀起。
|
|
中国锻压网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国锻压网",获取独家行业新闻资讯。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账号: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扫描左侧的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