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 我们对智能制造的认识对吗? 问题一 在此特举中国航空制造工程学科创始人李哲浩先生在上世纪80年代末的一个观点为例。在为北航研究生作的一次有关制造工程发展的专题学术报告中,先生指出:在落后的工艺基础上搞自动化是没有出路的。先生早年的观点对我们今天发展智能制造仍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德国等发达国家的现代制造业,是经过了上百年的发展和积累,从工业1.0(机械化)走过了工业2.0(电力化、自动化)、工业3.0(信息化),开始向工业4.0时代迈进,在制造业这个发展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有其需要解决的问题和自身发展的内在节奏和规律,而每一个进阶都是建立在对现有阶段的成熟建设和丰富经验之上。人家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现在根据自身的发展要求提出工业4.0,是水到渠成。 “未来将有约四成以上的世界500强企业因为在数字化方面的失守而濒临倒闭。这一趋势从包括德国、英国、美国、日本以及中国在内的各国陆续公布的战略规划就不难发现。市场格局正在重塑,新变革中的需求——由互联网、数字化构建起的智能化显然已经呼之欲出”,这是山崎马扎克商品战略部室长崛部和也先生在论坛报告中的一段话,听后陡升紧迫感。
那么,搞智能制造到底要慢慢来还是赶紧做?其实上述两段话都有道理。国家战略规划《中国制造2025》将智能制造放在下个十年的主攻方向上,可见其重要,也因为我们与世界先进的明显差距。既有差距就要追赶,但不可能以大嗡大轰的方式一蹴而就,也没有什么弯道超车的便宜事儿。靠投入行吗?确实需要持续投入,但不是仅有投入就能实现的;靠技术行吗?确实有赖创新驱动,但不是有了核心技术就可实现的;靠管理行吗?确实期盼体制改革,但即便有了先进的企业制度就能坐享智能制造的成果了吗,答案显然都不是。 值得一提的是,论坛上现为中国工程院制造业办公室专家的屈贤明先生,在充分肯定小巨人在数字化智能化取得成果的同时指出,“我认为小巨人的工厂是一个有较强智能功能的数字化工厂,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智能工厂。”CIMT2015期间,马扎克向中国市场介绍了新的制造理念——SmoothTechnology,并推出了新一代智能工厂“iSF”概念。事实上已经在智能制造占据行业领先地位的马扎克公司,不仅没有放慢他们前行的步伐,而且在不断扩大优势。 可见,智能制造是一个过程,甚至不是目的。它不是哪一天突然降临,而是在日积月累中水到渠成。事实上我们正在经历的变革并非从今天才开始,其发生发展有着自己内在规律,不以人的主观意志所左右,只有循序渐进因势利导才能真正达到目标。 小巨人为什么不怕你看? 问题二 自2004年起,马扎克中国每年举办一次“制造未来”展示会,小巨人工厂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11届。累计有超过4000家客户的上万人次管理者和专家考察了全面开放的小巨人智能化工厂,了解马扎克工厂智能化的主要元素。今年参加论坛的所有来宾包括机床行业的同行专家,也都由主办方安排了近两个小时的现场参观,小巨人将加工、装配、检测等全部工艺技术流程开放,并允许拍照,马扎克自信及开放的心态不言而喻。 曾几何时,日本企业的谨慎和戒备性格在业内有目共睹,而现在马扎克所表现出的开放与自信从何而来?两个小时的参观,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而即使真真切切把小巨人看了个遍,也未必就把马扎克最本质的东西看了去。 据马扎克中国总裁董庆富介绍,小巨人有800多员工,其中只有5个日本人,而且并不在主要领导岗位,主要决策由中国人做主。但做的是日本制造,搞的是日本管理,为什么中国人进了日本人的公司,素质和理念就变了,董庆富认为:人的观念和素质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小巨人产品线检验岗位的年轻工人,在验收一台以专业眼光看都无可挑剔的床子时,能鸡蛋里挑骨头把一条条质量瑕疵,写满两张纸,按照这个标准,我们国内同行的产品大概能写满更多张纸。而这些问题的修正需要打回到各个相关工序,大家领回去会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完成工作,决不会发生我们熟悉的“哥们,你干嘛故意难为我”的桥段。5S管理在多数企业都在实施,但如小巨人数十年如一日,每天都以十二分的认真去做的企业,并不多。即便是清洁地板这样一件最为简单的工作,做成了常年没有卫生死角、没有一点油渍的境界,可见这个企业的过人之处。他们称此为“匠人精神”。 这就是马扎克的世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企业文化。把800个中国人组织在一起,成就了一个先进的日本企业。也许他们的实践对我们中国同行向智能制造的进发,能有所启示。 |
|
中国锻压网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国锻压网",获取独家行业新闻资讯。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账号: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扫描左侧的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