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工艺 锻造始锻温度的确定 由于大型及特大型钢锭,真空浇注后靠钢锭模进行冷却,其能力有限,特别是形成气隙后,其冷却速度更加缓慢。如今的钢锭模设计,为了有利于夹杂物上浮,避免形成缩孔而提高补缩能力,使钢锭高径比变为H/D=0.95~1.2的短粗钢锭;为了推迟粘稠区的形成时间,加入发热剂使凝固时间变长,这些都容易造成钢锭内部化学成分严重偏析。图1为450t级的45Cr4NiMoV支承辊用钢锭,其冒口碳含量达到1.05%。仅碳元素一项,就使得其晶界熔点降低53℃。即使是58t级的70Cr3Mo材质的钢锭,其冒口的碳含量也高于平均碳含量0.32%。高碳类材质的碳偏析较为严重,Mn、Cr、S等元素的偏析,同时伴随MnS、SiO2等低熔点物质在冒口端树枝状晶间的富集,导致冒口端的晶界熔点进一步降低。 钢锭的始锻温度,根据钢锭的材质、钢锭的大小而定,而锻造工艺规范确定的始锻温度适合于偏析不严重的材质与钢锭。个别锻造厂为降低锻造时的变形抗力,将大型工具钢钢锭的始锻温度提高30℃,结果锻造时产生严重锻造裂纹而导致产品报废,废品率达到87.5%。 为减少钢锭的化学成分偏析,多包浇注时尝试采用AP浇注工艺,即先浇注的LF包钢水的易偏析元素按中上限控制含量,而后浇注的钢水的易偏析元素按中下限控制含量。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其效果随着钢锭增大而变得不明显。大型锻件的始锻温度,应根据钢锭大小、材质中易偏析元素含量等情况来确定,锻造工艺规范等的始锻温度只是参考,决不能擅自提高大型钢锭的始锻温度,以免造成由于过热或过烧而锻造开裂报废。 钢锭带来的主要是化学成分偏析的问题。就碳元素来看,当固溶碳含量达到0.40%时,钢材可以达到最大强度值,而当固溶碳含量达到0.60%时钢材可以达到最大硬度值。对于大型锻件的实测结果,水﹑冒口的碳偏析可以达到0.55%左右,对于这样锻件如何达到一致的组织﹑性能要求将是很困难的问题。锻件的碳当量大于0.38%时,其可焊性变差。为满足锻件的探伤要求,在锻造过程中必须使锻件内部的缺陷达到焊合的条件。因此,在大型锻件的化学成分设计时,应该考虑在满足其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其可焊性。 关于钢锭沉积堆问题 在钢锭模设计时,地盘预留于钢锭锭底部分,其尺寸根据钢锭尺寸各不相同,其重量为钢锭重量的2.5%~3.5%,目的是钢锭结晶时使沉积锥相对钢锭水口近一些,以便于在今后的锻造过程中加以去除。通过对钢锭的解剖发现钢锭的沉积锥上部与负偏析区重合,位置大约是钢锭身高度的25%左右。 很多锻造厂在对钢锭进行镦粗时,违反工艺的操作是将没有去除锭底的钢锭直接镦粗。由于锭底的直径小于锭身,且端部散热面积大,造成其冷却速度较快,同时由于摩擦阻力产生的Ⅰ区的影响,在镦粗时以实芯冲头方式冲入钢锭内部,其结果是沉积锥尖部向冒口方向提高量大约与锭底高度相同,给去除沉积锥造成困难。因此,在中间镦粗前,钢锭的锭底必须去除。(未完待续) |
|
中国锻压网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国锻压网",获取独家行业新闻资讯。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账号: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扫描左侧的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