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获悉,由中国广核集团牵头的国家863计划“核反应堆专用机器人技术与应用”课题,日前在广西防城港核电基地通过国家科技部专家组的验收,目前已掌握了相关应用技术并研制成功若干工程样机产品,且部分产品已安装在防城港核电站得到工程示范应用。 据中广核方面介绍,在核电站的应急救灾、事故处理、设备维修等方面,机器人及相关技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同等的功能需求下,在其他工业领域也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研究员肖健表示,随着我国核电产业步伐的加快,国内对于核电机器人的需求将逐渐打开,整个市场需求将达到100亿元。核电机器人的技术壁垒和研发周期远高于普通工业领域的机器人,加上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国外大公司手上,国内核电机器人的大规模运用仍需时日。 行业多采用国外机器人 据了解,“核反应堆专用机器人技术与应用”课题共研发了六款核电智能机器人,分别为反应堆换料机器人、反应堆整体螺栓拉伸机、反应堆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机器人、核电站多功能水下爬行机器人、蒸汽发生器一次侧堵板操作机器人、核电站微小型作业潜艇等。 一位核电运行公司人士告诉记者,现在核电站需要机器人的地方,多用在高辐射区域及水下作业方面。 另一位核电央企人士也告诉记者,核电机器人主要用在高放射性环境维修条件恶劣的地方,比如蒸汽发生器水室孔板查漏就需要机器人,在这之前都是维修工人进去。 一位核电站机组调试人士透露,目前国内核电机器人应该仅是试点,还没有推广,如果要应用自然是用在危险系数最高的核岛和常规岛岗位,前者是高辐射区域,后者是高温高压区域。“优点是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有效降低运行人员的工作强度,缺点就是运行工作对经验要求较高,机器不一定有人那么熟悉环境,且投入还是比较大”。 早在2014年11月,深圳出台的有关机器人等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支持电站检测维护机器人、救灾机器人等特种机器人的研发和产业化,提升研发能力和集成创新水平。 肖健表示,目前除了中国航天科工开发的核电站环境监测机器人及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研制的水下智能检查机器人已经交付使用外,国内实际应用的并不多见。多家核电运营公司大多采购国外的机器人设备,大亚湾核电站以及国家核电在秦山核电站也已经使用相关核电机器人。 大规模推广仍需时日 实际上,在日本福岛核事故后,深入核电站内部操作的机器人就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 据肖健介绍,预计核电领域自动化和智能化速度将加快,核电机器人在核电运营领域的优势非常明显。目前限制核电机器人大规模的主要因素是核心技术和部件水平仍有待突破。 上述核电机组调试人士告诉记者,目前核电工作范围广、地形复杂、温度、湿度、辐射强度大,对机器人的传感器以及运动机构的可靠性要求非常高。严格来说,核电的日常运作,更多还是依赖人力。 据悉,目前国内机器人的研发力量主要集中在同济大学、清华大学、中科大等高等院校,尚无成功的市场运作,推进仍需要时日。 一位机器人行业人士坦言,目前只是代替人完成简单的工作,机器人还是不能感应周边环境以及处理复杂的工作,对核电设备来说更为复杂。 “我觉得,未来机器人领域有可能向民资开放,比如收购或者入股一家小公司。”上述机器人行业人士表示,核电需要经过多层审批,没有制造资质,再好也没有用。此外,技术还有待突破,比如拧螺丝的机器人还是有线控制,如果要进入堆体内部,就需要无线,但目前国内还无法做到。 肖健认为,受限于行业技术壁垒和研发周期,民营企业在核电机器人领域的发展难度较大。 |
|
中国锻压网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国锻压网",获取独家行业新闻资讯。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账号: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扫描左侧的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