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日前披露的一份研究报告称,未来10年里,全球供应链性质的改变将重塑全球贸易格局。报告特别指出,鉴于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中国制造业格局的改变可能会对全球制造业产生巨大的影响。外媒的观察说明,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对全球供应链和价值链的重组也具有深远意义。 从国际分工角度看,后发国家的制造业转型与发展的关键,是要解决如何实现从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攀升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抓住了全球化带来的机遇,积极融入全球分工体系,由自给自足的封闭经济,逐步向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国内外两种资源的开放型经济转变,我国制造业也呈现出从全球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攀升的趋势。 从工业出口结构看,2013年我国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值分别比2012年同期增长7.3%和9.8%,远远高于全国工业品出口值5%的增长率。随着我国国内市场规模不断增大,内部分工体系逐步形成,技术创新能力也在不断增强,中国与新兴市场的交流和合作不断深化,这为我国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的高端攀升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和机遇。 但在攀升过程中,我们将同时面临发达国家的高端挤压和新兴经济体的低端挤压,中国制造业必须打造应对“双端挤压”格局的强健体魄。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发达国家开始反思“制造业空心化”,纷纷推进“再工业化”战略,并以制造业信息化和制造业服务化为核心,制定各类制造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美国提出“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德国提出“工业4.0”,试图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牢牢占据制造业高端,对中国制造业形成高压态势。 另一方面,快速崛起的新兴经济体将以相对低廉的成本优势,实现对中国制造的替代。泰国的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与中国大致相当,但人均工资水平却显著低于我国;越南、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的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和平均工资均低于我国。随着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其制造业区位吸引力会快速提升。今年还有跨国公司关闭在中国大陆的工厂,如微软关停诺基亚在东莞和北京的工厂,另一方面有的长期做代工的国内生产企业倒闭,如知名手机零部件代工厂苏州联建科技等。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双端挤压”困局。 对此,中国制造业应该做好三方面应对。在思想方面,我们需要认识到,这种“双端挤压”格局是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所必须面对的,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必须经历的“成长之痛”,也是促使我国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动力。而且,“双端挤压”格局不可能短期内突破,应做好在这样的格局中进行长期竞争的思想准备。 在战略方面,中国需要有自己的制造业发展国家规划。这个规划需要具有全局性、系统性、前瞻性、长期性和国际竞争性,其本质是一个建设工业强国的国家规划。我国新推出《中国制造2025》的重大意义正在于此。 在措施方面,我国要根据已成为制造业大国的国情,紧紧把握当今世界制造业信息化和制造业服务化的两大工业化趋势,从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建设入手,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努力培养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核心能力。基于产品构架视角,中国制造业产品现在大多是简单的模块化产品,未来应该努力培育出生产复杂的一体化产品的能力。后者将是未来一国制造业发展的核心,也是一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 |
|
中国锻压网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国锻压网",获取独家行业新闻资讯。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账号: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扫描左侧的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