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总理李克强先后来到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工业和信息化部考察并主持召开座谈会,他表示,要提高核心基础零部件的质量性能和关键基础材料的制备水平,强化人才支撑,培育更多大国工匠。大国工匠这个词,相信很多人已经不陌生。 今年“五一”期间,央视新闻推出同名的八集系列节目,讲述了为长征火箭焊接发动机的国家高级技师高凤林等8位不同岗位劳动者,用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过去说到火箭、飞机制造,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戴着厚眼镜、端坐在高精尖仪器前的“技术大咖”,这套节目却呈现了另外一个群体——高级技师、首席钳工等。在火箭、飞机庞大的建造体系里,他们做着最基础的工作,如加工零件、焊接部件、稳固螺丝等,细微的工作看上去很不显然,却来不得一丝一毫的马虎,因为哪怕一丁点的差错,都有可能影响飞机的整体制造。钳工之于飞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于一个国家来讲,大国工匠也是社会进步的基石,没有他们踏实、认真、负责的工作,没有他们恪守岗位的坚持,技术再强大,创新再活跃,都不可能转化成切切实实的成果。换言之,没有大国工匠的辛勤付出,再好的创意都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尤其是在落实“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推动“中国制造”大跨步前进时,大国工匠更是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不过,就像系列片展示的那样,大国工匠们的付出与回报,客观上还存在一定的脱节。他们严谨、踏实、辛勤的付出,收获了奖状,收获了证书,收获了产业链条上下游同行的尊敬,但物质、财富等方面的回报却显得捉襟见肘。尤其是一些大型国企,在“限薪令”下发前,高管们动辄年薪百万,跟高级技师们形成鲜明反差。作为稀缺资源,技师、钳工如果跳到其它领域,很容易拿上翻倍甚至更多的工资,他们靠“理想”“兴趣”“热爱”留在这个行业,成为企业壮大腾飞不可或缺的一分子,理应有更高的收入和回报,或者起码在住房、社保、教育等方面有更多保障。另外,大国工匠应该收获更多尊严。 技师、工匠工作虽小,却意义重大,可囿于僵化的企业管理机制,不仅薪酬上体现不出他们的价值,论资排辈的企业、单位文化也往往不能给他们足够的尊重。放大到全社会,我们越来越讲究创新,紧盯知识技术人才,尤其在科技新贵眼花缭乱、BAT风头正盛的当下,作为蓝领的技师、工匠们,被置于社会边缘,社会应该给他们更多掌声。 |
|
中国锻压网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国锻压网",获取独家行业新闻资讯。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账号: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扫描左侧的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