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娃在锻造炉前 5月的太原,室外气温近25℃,大多数市民已经穿着短袖出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记者走进太重集团锻造分公司锻压车间内,滚滚热浪扑面而来,而工人们全部穿着厚实的防火装。 头戴一顶黄色的安全帽、满身都是黑色的油渍、磨得黑中发亮的手套,穿着一双厚重的钢包头鞋,见到全国劳模“铁人”邱娃时,他正在一台5吨电液锤机前不停地锻压一块火红的钢锭。 就是这样,邱娃31年如一日,每天坚守在熊熊的炉火前“打铁”,至今,他已连续9年被评为太重集团公司劳动模范,2005年、2006年被评为太原市劳动模范;2010年被评为山西省劳模;2013年获全国总工会授予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今年,他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15日,记者跟随邱娃体验了一天的劳模生活。 接到新任务休息不忘研究锻造工艺 太重集团锻造分公司锻压车间施行两班倒班制,5月15日,锻锤工部锤机组组长邱娃上二班,原本应该下午4点上班,但3点30分,他已早早到达公司,更换衣服、提前准备,3点50分,邱娃准时出现在工厂车间。“5月12日,我们刚刚接到一个新任务,这次的锻件将用于国家重点项目。”邱娃介绍说,这批产品的技术工艺要求十分严格,而且不允许出现任何差错。于是,在单位,邱娃总会一遍遍地查看图纸,用尺子反复校对尺寸,仔细算料。 5月13日凌晨1点多,邱娃骑着电动车回到家。按照公司上班制度,今天早晨,应该是他的休息时间,但邱娃一早就起床了,他心里还惦记着这次接到的新任务。“如果在加工轴类锻件时,将材料相同、尺寸一致的产品一起放入炉中合锻成型,可以同时锻造出几件或十几件锻件,再用带锯床锯下来,不用剁刀,省时又省料。”邱娃说。之前,他们也曾采用这样的工艺进行锻造,一批活儿下来,节约了近3吨的原材料,还节约了价值5万多元的煤气费。 节约原材料余量从15厘米缩短至5厘米 外形壮实的邱娃,其实是一个非常细心的人。“公司的原材料是企业生产中成本最大的一块,大约能占到80%以上。”邱娃说,以往的锻件都是一件一件地锻造,而且原材料的余量在15厘米左右,无形中对企业造成不小的浪费。 先从改进工艺和工具着手,利用业余时间,邱娃翻阅各类锻造工艺的书,并立马向工艺人员提出自己的建议,分公司决定采纳他的建议,而且试验结果也非常好。通过工艺的改造,原材料的余量越来越小,从以前的15厘米左右缩短至5厘米;尽可能地采用合锻后锯床锯切,这种新工艺不但减轻了劳动强度,还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料头和毛刺,做出来的锻件更漂亮。 虽然只有初中学历,邱娃就是凭借着一股韧劲,从初级工、中级工做到高级工,如今已被聘为技师。 常年工作在高温下防火材质的衣服曾被烤烂 如果不是身临其境,邱娃的工作环境是常人无法想象的。炎热的夏天,生产现场温度超过50℃,炉前的温度更是高达70℃,而邱娃就在距离炉前50厘米的地方工作。 车间现场,声音非常嘈杂,根本没办法用语言沟通,工作人员就发明了沟通手势:当邱娃大拇指朝下,电液锤便重重地向下击一次,随之地面跟着颤动一次;而当他小拇指朝下时,电液锤的敲击相对变小;与此同时,邱娃还会不停地用卡尺测量着钢锭的厚度。 为了安全,记者被安排在距离操作现场3米的地方,就已经有强烈的窒息感觉。“钢锭的锻压条件是温度达到1250℃-1300℃,电液锤的重量是5吨,冲击力却达900吨以上,所以我们穿着的工装都是防火材质的。”邱娃说,即使是这样,长时间工作在这样的环境中,身上难免会有一些油渍,而长时间工作在高温下,衣服有时会被烤烂。 持续的高温工作,8小时下来,邱娃的脸和眼睛被“烤”得红红的,刚刚烘干的汗水,不一会儿又顺着流下来,而衣服就像被水泡过一样,甚至可以拧出水来。 始终坚持每天下班后清理工作现场 晚上12点,下班的铃声响起,小组的工人们陆陆续续离开车间。“你看,这些原材料和废料都需归位。”邱娃说,这么多年,他始终坚持每天下班后清理工作现场,该归位的归位,保证安全通道的顺畅,把需要记录的信息记全,全部安顿好后,已是深夜12点30分,这时邱娃才会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他的老家在山西介休,从1984年12月参加工作以来,工作30多年,担任组长19年,他从来没有休过一次探亲假,而且每年春节的假期,他大多也一直坚守在岗位上。”车间相关负责人介绍,由邱娃带班的车间,产量由月均100吨提升到月均130多吨。锻件合格率达99.6%,锻件优质品率达到92%,创造了集团公司同类班组的最高纪录。 |
|
中国锻压网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国锻压网",获取独家行业新闻资讯。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账号: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扫描左侧的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