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中国制造2025》行动方案(简称“方案”),方案对创新能力、质量效益、两化融合、绿色发展四个类别提出了2020年和2025年制造业的主要指标,为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同理,汽车零部件作为我国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强大的汽车零部件就无法真正建立汽车强国。方案中指出,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正在引发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汽车零部件也正处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因此,方案的提出也为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智能制造方面,方案提出不仅要组织研发具有深度感知、智慧决策、自动执行功能的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等智能制造装备以及智能化生产线,还要加快机械、航空、汽车、电子等行业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提高精准制造、敏捷制造能力。 在提升产品质量方面,实施工业产品质量提升行动计划,针对汽车、高档数控机床、轨道交通装备、大型成套技术装备、工程机械、关键原材料、基础零部件、电子元器件等重点行业,组织攻克长期困扰质量提升的关键共性质量技术。 最重要的是,方案规定了一批重点突破发展领域,包括芯片、传感器、集成电路等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围绕汽车、机械、电子等领域的工业机器人,与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相关的动力电池、先进变速器、轻量化材料、智能控制等核心技术,要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工业体系和创新体系。 此外,方案指出,还将探索利用产业基金、国有资本收益等渠道支持高铁、汽车等装备和优势产能走出去,实施海外投资并购。这也为汽车零部件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并购国外优势资产创造了契机。 方案为汽车零部件行业带来了发展机遇,因此,记者邀请几家零部件企业谈谈他们的看法。 株洲易力达机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傅伟:零部件企业应尽快推进智能制造 最近,傅伟走访了三十余家国内外零部件供应商,重点关注了长三角一带的企业。从走访情况来看,国内很多零部件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在生产装备、技术水平、质量控制等方面仍然非常落后。如果不尽快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动智能化制造,这些企业的产品质量很难提高,与国外一些先进零部件企业的差距将会进一步拉大。很多零部件企业现有的市场将会被外资分食。所以傅伟认为,《中国制造2025》的发布及时且必要,在政策落实过程中,还应给予自主品牌零部件企业多一些保护,让它们有时间、空间去把握中国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的机遇。 易力达的产品主要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是汽车上重要的安全件,这对产品质量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儿产品质量与相配套的原材料、生产工艺息息相关。针对企业未来发展,推动智能化制造,傅伟表示,他们确定了两条路径,一方面寻找高端供应商加强合作,从源头提升品质; 另一方面与国内相关先进企业联手,提高电动助力转向总成研发制造水平,推动行业进步。 亚新科工业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倪威:提升零部件质量是打造品牌的基础 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工业和机械工业是一个国家的脊梁,国家制定《中国制造2025》方案,对我国的工业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倪威认为,建设汽车工业强国就是要具备为全球市场供货的能力。中国的汽车和零部件产品如何走向世界,靠的是品牌,靠的是质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公司要打造品牌必须要做好一件事情就是提升质量。《中国制造2025》方案中提出要“质量为先”,坚持把质量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生命线,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加强质量技术攻关、自主品牌培育。中国的零部件产品一直被诟病为“质量差”,不是我们做不出质量好的产品,而是我们产品的一致性、稳定性不好。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工业的问题在于对制造工艺的坚持度不够。 因此,倪威认为《中国制造2025》方案的意义不在于目标的宏伟,而在于通过目标的实现,打造一场提升中国产品质量的运动,形成一种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坚持把事情做好的能力。 增强研发能力,提升质量,把这两点踏踏实实做好是对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最有利的支持。 富奥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紧固件分公司营销部部长陈昆:紧固件行业要提升装备水平 《中国制造2025》对我国制造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做出了要求,而针对紧固件行业来说,陈昆认为在企业逐渐扩大规模的过程中,有必要应用自动化程度更高的设备,缩小与国外竞争对手的差距,上下游企业及相关行业应加大对装备技术的关注度和研发力度。 目前,国内紧固件企业数量很多,但具备一定规模、生产装备相对先进的企业数量较少。一定数量的生产工艺相对落后的小企业已经处于停工的状态,这些企业将会在未来5年内逐步被市场淘汰。行业内领先的紧固件企业将以并购、合资为主要发展道路,扩大企业规模,并引进更加先进的生产装备,而外资企业的进入也势必对国内企业造成一定冲击。《中国制造2025》对制造业重点领域的试点示范工程提出了运营成本、不良品率、产品生产周期逐渐降低的要求。运营成本、不良品率、产品生产周期应该是每家制造企业关注的问题。一般来说,紧固件企业制造成本中,钢材、辅材等材料占了40%左右,而这些原材料已经处于较低的价格水平,加上人工成本逐渐提升,企业运营成本下降幅度不会太大。不过,随着企业规模化效益提升,生产设备更新,以及自动化程度提高,产品生产周期可以逐渐缩短,整个市场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广州飒特红外股份有限公司车载事业部总监刘兴武:创新军民技术合作方式 飒特红外致力于远红外热成像技术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希望能将高精尖技术民品化、普及化、规模化,为中国汽车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夜视系统。《中国制造2025》提出,统筹军民两方面资源,开展军民两用技术联合攻关,支持军民技术相互有效利用,促进基础领域融合发展。这将“军转民”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飒特远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军用、电力行业应用广泛,很多产品已经出口海外市场。过去几年,飒特尝试将该技术应用在汽车领域,探索与整车企业、相关零部件企业的合作模式。刘兴武认为,必须改变原有的生产和供货模式,创新与其他零部件企业的合作方式,打造集成度更高、成本更低的有夜视功能的车载系统,并应满足汽车领域批量化生产的质量要求。高精尖技术民品化的过程中,不仅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而且在得到合作伙伴支持的同时,也应该得到政府对市场的政策性引导。 |
|
中国锻压网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国锻压网",获取独家行业新闻资讯。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账号: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扫描左侧的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