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中国锻压网 > 资讯中心 > 正文

“中国制造2025”为汽车业加油

  • 2015-4-3 11:00:09
  • 来源:中国工业报

与之相比较,面临“互联网+”的热浪,一些中国企业却并没有这么淡定。中国汽车业所热衷的互联网思维,有时候仅仅体现在“中国汽车公司与IT巨头正努力为汽车装上更多有用或没用的东西。”缺乏对科技的尊重、对适用性的评估、对长远的谋划,某些打着智能汽车概念的产品和规划看起来有些虚无缥缈。

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高调宣称自己已经研发或者即将研发出颠覆性的智能汽车产品时,德国企业还在谨小慎微地考量和评估某一项基于工业4.0的技术是否真正有实质性的改进。

“与工业4.0相关的应用程序和解决方案的完成是渐进的。在我们正式向市场推出和工业4.0相关的实质产品之前,还需要一段时间。”在德国联邦贸易与投资署的专家看来,实质性产品的推出是一件需要诚意与耐心的工程。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与中国举全力、大规模拥抱互联网的集体造车运动相比,目前参与到德国工业4.0项目中的企业大多是特定产业领域中的特定企业,尤其以诸如博世等大企业和大机构为主,而独具德国特色的中小型企业参与度始终很低。

当然,对于“德国工业4.0”,业内也有不同的观点。“德国人提出的工业4.0太强调技术了,着眼点也太微观了,而且是自上而下的人为导向变革,这和当前互联网开放、共享的精神有出入。”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顾问院长郭重庆坦言,“德国工业4.0”太过技术的描绘,着眼于未来的“智能化工厂”,更趋于硬配置、重生产、偏技术的微观变革,偏人为导向。

此外,在不少人看来,德国经济以中小企业为主,国情与中国不尽相同,“德国工业4.0”并不适合中国。

的确,“德国工业4.0”是德国试图摸索未来工业生产途径、重建产业优势的战略选择,而“中国制造2025”则不仅要推动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还要在应对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中实现高端化的跨越发展,更加广博厚重。

借鉴“德国工业4.0”并不是一招一式都要惟妙惟肖,而是取其精华、学其精髓、自成派别。事实上,这也是“中国制造2025”制定时的初衷所在。

创新而非翻新 在突破中突围

在“中国制造2025”中,创新是一个绝对的高频词。毫无疑问,开放型的创新将是中国制造业未来的主要选择。

事实上,“中国制造2025”提出中国大体需要用三个十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而位列“四大转变”之首的,就是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长期以来,中国这个“世界工厂”存在着诸多结构性矛盾。仅仅就创新驱动而言,我国长期处于核心技术不足的粗放式发展阶段,在产业链利润理论的“U”型结构中经常位居谷底,导致产品附加值和利润升值空间严重受限。正如工信部原副部长苏波所言,不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是中国产业结构中的突出问题之一,推动“中国制造2025”核心的一点就是创新、再创新。

(jiao点com)



中国锻压网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国锻压网",获取独家行业新闻资讯。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账号: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扫描左侧的二维码
网友评论
数据载入中...
  图片看不清?点击重新得到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站内资讯搜索
淄博桑德
图片播报
  •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造访合锻
  • 钢价走势“乍暖还寒”
  • 技术型人才是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关键
  • 中国工业企业库存率9.4% 降一个点可省资金9100亿
京ICP备05075268号 版权所有(C) 2011 中国锻压协会
E-mail:info@chinaforge.org.cn    URL:www.duanxie.cn www.metalform.cn 客户服务热线:010-53056669 传真:010-53056644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清路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博雅C座10层 邮编:102206
语辰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