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车企在中国的身份既不是雷锋,也不是阴谋家,而是商人。”对于跨国车企在华近乎疯狂的减配现象,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在9日举办的信息发布会上表明了立场。 其实跨国车企在华投放车型减配早已不是新鲜事,防撞梁经常被省去或者用泡沫替代,铁油箱在合资汽车中的使用量也不在少数,在国外标配的ESP到了国内则成为奢侈配置……在企业看来,这是在法律法规框架内,基于成本考虑而采取的合理行为,而消费者却认为是吃了亏、上了当。 那么,到底该如何正确看待这一问题? 董扬认为,笼统地否定跨国车企在华减配并不恰当。“其实不少跨国车企在华生产的汽车比在本国生产的汽车更可靠,生产设备也更为先进。原因很简单,在华投入使用的工厂建造时间更近,往往会采用更先进的设备和技术。”董扬说,“前段时间,网上特别流行一个展现宝马德国工厂先进制造工艺的视频,其实,大家都不用去国外参观,宝马在沈阳就拥有这样一座模范工厂,制造工艺丝毫不比视频中的差。” 跨国车企在华配置问题 还有一些情况是,跨国汽车企业在不同的国家会根据所在国的法律法规,进行汽车的相关调整,例如在美国转向灯是黄色,而在中国就变成了红色,只是配置有所变化而已。 配置是越多越好吗?显然不是。“综合来看,配置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合适就好。”董扬认为,所有汽车产品上的配置当然不会白送,所有增加的配置都会提高汽车产品的成本,从而提高售价。当然,配置越齐全,遇到事故的时候安全性可能会更高。同时董扬提出,“只有不安全的人,没有不安全的车”。每个驾驶员都应该加强安全意识,不超速,不违反交通法规,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绝不能仅仅依靠增加配置来增加驾车的安全性。 至于报道中提到的使用泡沫代替钢材的现象,董扬反问记者:“汽车上所有的部件都应该是硬的吗?”他指出,当然是该硬的地方硬,该软的地方软。例如汽车驾驶员的位置应该在碰撞中保持基本不变形,保证车门能够顺利打开。 |
|
中国锻压网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国锻压网",获取独家行业新闻资讯。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账号: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扫描左侧的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