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发动机被称为工业之花,是工业皇冠上的明珠。不过,早在1960年代,周恩来总理就指出,中国的飞机得了“心脏病”,即不能独立研发制造高性能的航空发动机,这严重制约了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 时至今日,中国航空工业的心脏病还没有得到根本医治。所幸的是,病理已经得到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制约航空发动机发展的关键因素正逐步得到有效的解决。 从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历史来看,制约中国独立研发高性能航空发动机的关键因素主要有三,即对航空工业战略地位的认识模糊、研发资金严重不足、没有真正贯彻落实“预研先行、动力先行”的科学研发方针。其中,最根本的是战略上认识不到位、不重视。 受国内外导弹与飞机之争的影响,中央在1960年明确了发展国防尖端技术的战略方针为“两弹为主,导弹第一”,这使得中国的航空工业长期游离于高技术领域近50年。 当时,在国防工业及科技领域有巨大影响力的钱学森认为,中国应该发展导弹,因为无论是攻击还是防御,导弹比飞机的速度更快,性能将比飞机优越。这影响了当时国防工业的领导者聂荣臻,他在1956年提出的《对十二年科学规划中国防研究项目的意见》中称,“在我国科学技术人才极缺,水平亦低的情况下,不宜以大力对飞机的改进进行研究工作,而应采取依照苏联图纸(不断改进的)进行生产的办法解决军队今后的装备需要”,“今后的研究方向应首先集中仅有的技术力量用于火箭、导弹方面的研究和制造”。 之后,钱学森又于1958年主张,中国应放弃飞机的研究设计工作,立刻直接研究导弹。当时的国防科委副主任兼总参谋部装备计划部部长万毅也明确表示,飞机可以从国外买,但导弹买不来,导弹的威慑力大,外国人怕。 平心而论,在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资金技术条件下,在比较导弹与飞机的威慑力大小的情况上,将战略发展重点集中在导弹方面是可以理解的,也相当有必要。否则,资源平均使用,其结果很可能是导弹和飞机都搞成半拉子工程。 但改革开放之后还沿用上述导弹优先的战略就不大应该了。不幸的是,这种偏废飞机的战略一直持续到1990年代,“863”计划没有将航空技术列入高技术发展领域。不过,经过王大珩、师昌绪等院士的联名建议,正式发布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第一次把航空列入高技术领域。 此后,当时的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委主任宋健明确表示,“不搞出大飞机死不瞑目,不搞出航空发动机死不瞑目”;2000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也称,“航空动力已到非抓不可的时候了”;2014年,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要花更多资金来研发、制造自己的大飞机”。 与之相应,2000年10月,国防科工委向国务院上报《加快我国航空发动机发展的思路和建议》。2013年,航空发动机重大科技专项进入国务院审批程序。 至此,科技界和国家高层对航空工业的高技术属性和战略地位的认识已经达成高度共识,意识到航空发动机永远是飞机的心脏,在研发上应该预研先行、动力先行,研发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也因此逐步获得解决。 一般来说,发动机从设计到定型的研制周期约为10~15年。但在引入信息技术之后,其研制周期可进一步缩短到6~8年。而且,中国在航空发动机的研制方面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教训,具备了相当的实力。 因此,参照“两弹一星”的研制经验,保守一些来说,中国高性能航空发动机有望在2020年左右研制成功;如果乐观点,则有望在近一两年实现。届时,中国将真正摘取航空发动机这朵“工业皇冠上的明珠”,跻身由美俄英法垄断的世界航空发动机寡头俱乐部,中国相关企业也将从自身巨大的航空市场中获益。 【相关阅读】 全国政协委员、民航总局局长李家祥 3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首架国产大飞机C919今年争取装配完毕,是否试飞还得看装配进度。每一道工序、每一个部件,都须严格把关,确保飞机制造的安全可靠。 航空发动机方面很快将有好消息出现,将来我国在大、中、小推力发动机领域都会有新产品出现,像歼-31这样的主力机型一定会有配套的国产发动机,这样我国便有望结束主要机型的发动机大量依赖进口的尴尬局面。 俄罗斯联合发动机集团副总经理米哈伊洛夫表示:“在将飞机发动机转为电力、石油及天然气行业所使用的地面动力装置方面,研报集团拥有经验。研报有成果可跟中国伙伴分享,但对方也有值得研报借鉴之处。” |
|
中国锻压网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国锻压网",获取独家行业新闻资讯。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账号: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扫描左侧的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