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是近几年,美、德、英等发达国家纷纷掀起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浪潮,以信息技术、数字化制造技术为重点,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德国将这场变革视为继机械化、电气化和信息技术之后,工业化的第四个阶段,将之命名为“工业4.0”战略。 而就在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中,“工业4.0”无疑是最热门的关键词之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而“中国制造2025”便被誉为“中国版工业4.0规划”。 工业4.0概念,一个老牌制造业强国—德国打造的概念,究竟对德国经济、欧洲经济有怎样的影响呢?中国能遵循德国的工业化之路吗?而加入到这场新型工业革命的中国,又将如何演绎怎样制造业新篇章呢?对此,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 黑色的长呢大衣、深灰色的羊绒围巾,以及同样深冷色系的领带,初次见到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中德工程学院院长冯晓,他的打扮给《国际金融报》记者的第一印象便是“德派十足”。作为一名德籍华人,冯晓对德国经济发展不仅有着深入的研究,更有切身的体会。 “德国在2013年正式提出"工业4.0"概念,这不仅仅是为了提振本国经济而喊出的口号,它希望欧洲,乃至世界更加聚焦德国。”在冯晓看来,德国自然有它的“野心”,“两德统一以后,德国始终希望通过欧盟在全球发挥引领作用,尤其在经济上它不只是一名参与者,而可以是一名规则的制定者。” 德国的底气 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年率增长1.6%,德国交出的这份成绩单在乱成一锅粥的欧洲里,可以说是难得的靓丽。而德国央行行长魏德曼自信的放话—“2015年德国经济完全可以实现1.5%的增长”,着实振奋人心。德国智库IFW最近更是将德国2015年GDP增速预期从1.7%上调至1.8%,将2016年GDP增速预期从1.9%上调至2.0%。 而欧元区另一“老大”法国公布的数据却暗淡许多:法国2014年GDP增长率仅为0.4%。与此同时,德国政府已连续3年实现公共财政盈余:2014年德国财政盈余为180亿欧元,占其GDP的0.6%。但2014年,法国政府还在努力同削减赤字作斗争—截至2014年12月,法国财政赤字累计856亿欧元。 种种迹象显示,如今的德国已经俨然成为了欧元区经济增长引擎,若不是德国强有力的经济增长保障,很难想象2014年欧元区还能实现0.9%的增长。 为什么在深陷紧缩囹圄,被债务压得喘不过气的欧洲,德国经济的表现可以如此独树一帜呢? 对此,冯晓向记者道出了德国“脱颖而出”的背景: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全球经济出现了货币财产大于实物财产的不对称现象,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德国的制造业状况却相当良好,坚实的实体经济基础保证了德国经济在危机下可以正常运转。 “影响经济增长有两个主要因素:一是技术创新,二是生产成本。这两方面德国都具有相当竞争力。”冯晓表示,德国的制造业发展水平很高,工业4.0也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提出的引领性口号;而在马克转欧元的过程中,德国相对降低了劳动力成本。 4.0的“野心” 然而,在欧洲强大的工会影响下,即便是德国,压劳动力成本不可能是长久之计。德国联邦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德国去年第四季度劳动力成本按季升幅加快至1%,劳动力成本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了欧盟的平均水平。 要想保证德国经济在欧洲和全球的竞争力,以创新提高要素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是关键。 2013年4月,德国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首次发布《实施“工业4.0”战略建议书》。至此,工业4.0概念开始“横扫”全球。 工业4.0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全新的工业蓝图:在一个“智能、网络化的世界”里,物联网和互联网将渗透到所有的关键领域,创造新价值的过程逐步发生改变,产业链分工将重组,传统的行业界限将消失,并会产生各种新的经济活动领域和合作形式。 “工业4.0势必需要用更多的实物资本来替代劳动力,短期会对劳动力市场产生冲击,因为工业4.0时代工厂就不需要那么多工人和技术人员了。”冯晓强调,“但长期来看,对德国,乃至整个欧洲的经济都是有好处的。” 冯晓进一步解释道,在这样的环境下,经济总量是扩张的,这就会吸纳新的劳动力。原本因为智能工厂的产生而被淘汰下来的过剩劳动力,将会随着市场无形之手的调节,通过自我学习和升级,转化为经济总量扩张后所需要的更高效的劳动力。
|
|
中国锻压网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国锻压网",获取独家行业新闻资讯。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账号: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扫描左侧的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