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企业的命运 如重机行业整体发展的放缓,多数重机企业增速都出现了下滑。 中国一重、太原重工、大连重工、中信重工、北方重工等龙头企业与二重集团有着极为相似的历史背景。他们都是关系国家安全及国民经济命脉的大型骨干企业,从创建至今,历经30多年改革风雨,经过重型机械厂股份制改制,大多企业已整体上市。现如今在市场新常态下,都在面临着如何转型的关键期。 中国一重(601106)2009年的净利润相当可观,达到11.89亿元。在2010年上市后,中国一重的净利润开始有所减少。201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出现了6.4亿元的亏损。中国一重董事长吴生富坦言:“目前,世界一流的装备企业是系统解决方案的提供商,而我们一重还仅仅是一家制造商,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如果长期处于低端,企业就不会有好日子过。” 同样受冶金行业全线下滑的影响,上海重型机械厂有限公司也遭受了同样的打击。2007年并入上海电气旗下的上海重型机械厂2011年开始出现了亏损,当时利润亏损523万元,到2014年上半年亏损达3.2亿元。据内部人士透露,上海重机企业由于亏损,母公司上海电气正在对其进行调整。 与前两家企业不同太原重工(600169)铁路设备抵御住了市场压力。公司在2012年曾一度亏损。但随着公司优化产品设计,开拓铁路设备2013年扭亏为盈,2014年前三季度盈利1947万元。公司在轨道交通发展渐成主流,矿山、起重、轧钢锻压设备等传统行业订货同比减少。 大连重工(002204)近年来,虽保持盈利,但利润下滑快速。2013年净利润达8.8亿元,三季度公司利润1300万元。公司预计2014年净利润为0.34亿元至1.3亿元,同比减少90%。大连重工也是国内大型铸件龙头企业,主要服务于电力、船舶、冶金等重大装备制造业,公司2013年经营压力较大,多家子公司出现亏损,随着风力设备市场回暖,公司将加大风电市场投入。 高端盾构机是近几年北方重工集团保持盈利模式的主要市场。从2007年保持了年利润同比增长20%以上。目前,北方重工已累计出口超过了30台盾构机,是国内最大硬岩盾构机出口企业;盾构机成了中国制造走向高端制造的标志,也是北方重工取得高端成套的重要成绩单之一。 去年几家企业中利润最高的中信重工凭借着以战略转型推进战略升级、创新驱动引领持续发展,近年来利润不断攀升。公司2013年实现净利润5亿元,2014年前三季度利润为3.61亿元。在中信重工董事长任沁新看来,转型不是企业惟一的出路,不是万能良药。但的确可能为企业获得更多发展机会。2009年中信重工自主研发的第一套闸控系统在神华宁煤投入运营。2012年跻身高端变频技术领域,改变传统的机械思维,转型跨界发展电力电子。中信重工加快战略转型,深化企业改革,积极拓展两个市场,保持了稳定运行和适度盈利规模,战略转型成效明显,跨界发展深度推进,在经济新常态下跑赢了大市。 正视二重未来 很多奋斗在重型机械行业业内人士对二重集团这样的老企业有着深厚感情。这些企业经历了50年的岁月打磨,承载和记录了我国工业技术发展的回忆,为我国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960年6月,亚洲最大的重型机器厂——中国第一重型机器厂,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建成投产。在1950~1963年间,通过新建和改扩建,先后建立起太原重机厂、第一重机厂、第二重机厂、沈阳重机厂、洛阳矿山机器厂、上海重机厂、北京重机厂、天津重机厂等“八大重机厂”。地方还兴建了昆明重机厂、陕西重机厂、长沙重机厂、杭州重机厂、合肥重机厂、福建三明重机厂、济南重机厂和吉林重机厂,当时称为“八小重机厂”。 而时至今日,这些厂大部分已经随着市场经济转企改制或逐渐消失。 历史终究是历史,科技的发展与市场的需求不会为谁而停留,传统国企的思路如果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终究还是被淘汰。 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德国上世纪将两大重机企业马克公司和西马克公司整合为曼彻斯特西马克公司,仅保留其重要制造业形象。随着新经济时代的来临,美国第二大钢铁巨头伯利恒亦轰然倒下——曾经对美国重工业做出巨大贡献的钢铁巨子悄然陨落,它们的兴衰沉沦就是一面很好的镜子。 现在,我国传统重机企业已经完成社会初期建设需求的任务,市场已经发生了改变,囿于围城之中自闭已经没有出路。 那么,中国二重这样的国企该如何走下去?二重集团的新东家国机集团董事长任洪斌清楚的看到,中国二重的问题不仅仅是资金和债务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要面对现实。 |
|
中国锻压网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国锻压网",获取独家行业新闻资讯。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账号: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扫描左侧的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