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处于艰难的结构调整阵痛期,传统优势部门正在下坡、新兴优势部门正在上坡两种现象交织进行。不久前发布的“2014年产业蓝皮书”指出,中国机械工业竞争力的提升进入了瓶颈期。中国制造业发展必须解决传统优势弱化、新优势积累的难题。 日前,在中国社科院工经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举办的2014年产业蓝皮书《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4》发布暨中国制造业发展研讨会上,中国社科院工经所所长黄群慧指出,在经济“新常态”转变过程中,关键是发展好制造业,推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中国社科院工经所所长助理张其仔建议,中国在未来的制造业发展中,应实施双轨战略,一方面利用后发优势,推进进口替代,另一方面推进前沿技术创新,培育全新产业。惟有推动制造业的平稳转型,才能支撑中国经济平稳转向新常态。 四因素制约制造业转型升级 黄群慧介绍,《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4》是产业蓝皮书系列的第四本,今年选择的主题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评估了中国制造业的优势,探讨了中国十大产业的竞争力状况和中国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剖析了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法国等先进制造业国家的制造业发展变化及经验。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过程中,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益、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在从增量扩张转向调整存量、优化存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的动力正在从传统的经济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黄群慧说,“蓝皮书对我们在经济‘新常态’下,应对第三次工业革命,塑造我国的产业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张其仔指出,中国迈向经济“新常态”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塑造制造业竞争的新优势。蓝皮书对中国制造业的优势做出了判断:与服务业的竞争力相比,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仍处于强势地位,是推动中国出口市场份额持续上升的主体力量。在制造业中,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最高,但比较优势在不断弱化,我国制造业正处于艰难的结构调整“阵痛期”。
在此背景下,一系列制约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因素亟待解决。蓝皮书分析了制约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四大因素。一是金融服务业的竞争力比较弱,但与主要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即使与“金砖”国家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二是中国的物流成本这几年虽然呈现出下降趋势,但跟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比较高。三是我国知识生产领域的竞争力在全球相对比较弱,过去30多年来,我们虽然在知识生产领域的竞争力不断提高,论文发布数量位于全球第二,但影响力却与论文数量并不匹配。四是与硬实力相比,中国的软实力相对比较弱。这在中国创意产品的出口中得到了深刻反映。我国是创意产品的出口大国,但是更能体现一国软实力的电影、图书报刊等领域的竞争力都比较弱,在六大类创意服务出口中除了广告、市场研究和民意调查服务之外,其他创意服务与美、英、德等国家存在极大的差距,甚至比不过印度。 |
|
中国锻压网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国锻压网",获取独家行业新闻资讯。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账号: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扫描左侧的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