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市场基本被外国企业瓜分,国内品牌尚在培育之中。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统计,2013年我国市场销售的约3.7万台工业机器人中,外资企业销售近2.7万台,拥有近四分之三的市场份额。 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机遇期已然来临。目前,我国机器人产业正处于重点跨越、整体带动的发展机遇期,应以发展工业机器人为突破口,同时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方式发展服务机器人,以支持重大工程的方式发展特种机器人。 问题不少难度不小 徐晓兰委员历时两个月的调研发现,目前,我国机器人领域的技术瓶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减速器、伺服电机与驱动器等核心零部件,由于受材料耐磨性和强度、设计、加工和装配工艺等的限制,产品在转速和承载能力、可靠性上无法与国外竞争。二是灵巧操作、感知与智能核心单元中,传感器、仿人脑芯片、实用化智能软件与国外技术差距显著。三是系统集成设计应用方面,由于设计理念落后,与行业紧密配合的仿真环境试验数据积累不够,缺乏共性技术数据平台,应用工艺与集成设计、作业与操作工具、系统集成设计软件等,仍是机器人应用和产业发展的瓶颈。 为此,徐晓兰委员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实施非对称的发展战略。加快制定我国机器人技术和产业发展规划,定期发布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图,把机器人技术对相关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发展特别是基础工业水平的渗透、辐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坚持需求导向,走中国特色的差异化机器人发展道路。工业机器人应在政府主导和产业投资双轮驱动下走集成创新道路,一方面,通过国家战略开展工业机器人整机、核心零部件、系统集成应用技术的联合攻关;另一方面,通过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帮助企业通过收购国外机器人专利,并购国外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实现工业机器人从低端到高端的快速发展。 破解成果转化难题,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的通道。鼓励科研机构面向市场开展技术攻关,对近市场和远市场的科技开发活动采取不同的扶持方式。依托骨干企业或科技院所建设学科交叉、综合集成、机制创新的机器人系统仿真测试平台和基于市场发育积累的数据中心,搭建机器人行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面向社会提供原理验证、原型机测试、数据查询等技术服务,缩短科技成果产业化周期。
王小兰委员则建议在重点产业领域先行试点产需合作。如在重点机器人领域,通过整合机器人本体、控制器、焊接、上下料等供应方,联合汽车、电子设备、大数据等应用方,促进产业链中各类要素互动与合作,形成示范效果和推广速度。 |
|
中国锻压网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国锻压网",获取独家行业新闻资讯。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账号: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扫描左侧的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