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我国高速铁路以世界难以想象的速度崛起之后,关于中国高铁发展的种种研究和讨论就从未停止过。这其中,不乏支持者的鼓与呼、反对者的批评与责难。针锋相对的较量虽然激烈,却也让我们对中国高铁的发展有了更为深刻而全面的了解。 这段时间,关于中国高铁的话题又在升温。而当我们浏览海外高铁发展现状,对比中国高铁发展进程的时候,往往会提出这么个问题:曾经是“引进来”的高铁技术,现在靠什么“走出去”? 在笔者看来,中国高铁要想大步“走出去”,离不开内部发展动力与外部市场需求这些“天时地利”的因素,但更关键的,仍然是要牢牢坚持“打铁还需自身硬”,不妄自菲薄也不骄傲自满,进而探索出具备自身特色的中国高铁“走出去”之路。 从内部发展动力看,加快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步伐,是服务当前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战略中的客观要求。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正不断通过推进结构性改革,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发展阶段演进。中国高铁“走出去”,不仅能带动相关货物、服务和技术的输出,也同时促进了建筑、电子、信息、机械、冶金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国高铁通过自身技术参与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反过来也有利于激励我国高铁及相关产业乃至整个国家技术水平能级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进而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当前,我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国家对外战略,也要求我国铁路企业以拓展国外高速铁路建设市场为重点,加快“走出去”步伐。今年1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铁路、核电、建材生产线等中国装备‘走出去’,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提升合作层次”,正是这种内在需求的集中体现。 从外部市场需求看,绿色理念深入人心给高速铁路在全球发展带来了新机遇。“绿色低碳”等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认同,“高效、低碳、环保”也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发展经济的根本出发点。正因为如此,拥有“速度快、占地少、排放小”等特点的高速铁路受到了各国的追捧,而前几年国际原油价格的高企,也让各国对于发展高速铁路有了更加浓厚的兴趣。另一方面,相对于日本、法国、德国等传统的高速铁路发展强国,中国高铁虽然起步较晚,但拥有世界上系统技术最全、运营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系统,可以承担从通信信号、工务工程、牵引供电、机车客车制造乃至运营管理等领域的“一揽子”出口。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中国地域辽阔,高铁修建经历了不同气候和地质地貌的考验,从高寒地区到亚热带气候,在这些复杂的运营环境中获得的高铁运营数据和经验,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独一无二的竞争力。此外,中国高铁所具备的成本优势,在国际高铁市场中仍然具备竞争力。 中国高铁大规模“走出去”,势必对此前日本、德国、法国等国占据的国际高铁市场造成冲击,但要真正带动世界高铁出口市场既有格局的调整,中国高铁仍需从技术标准、人才培养乃至法律建设等多个方面提升自己的实力。尤其是技术标准,由于我国并非高速铁路技术的原创国家,主要是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以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开发出来的成套技术。这套技术我们拥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但我们的高铁技术标准在国际社会的知名度还需进一步提升。因此,只有做到中国高铁标准的“走出去”,才说明中国高铁“走出去”的工作达到新的层面。这一方面需要我们加速推进中国高铁标准的国际化,另一方面也需要我们不能安于当前高速铁路的发展现状,只有牢牢占据国际高铁技术最前沿的位置,中国高铁“走出去”才会更有底气。 |
|
中国锻压网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国锻压网",获取独家行业新闻资讯。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账号: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扫描左侧的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