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曾接触过这样一家装备制造企业,当年在国家级的重大工程中,这家企业耗尽了企业资源自主研发一项关键部件,但项目结束后,市场却没那么大了,结果使企业陷入困境。技术顶天后,未能市场立地。这样的企业并非个案。 过去,中国政府制定了许多战略、规划,政府一招呼企业就蜂拥而上。今天的产能过剩与此有密切关系,传统产业全面过剩不说,即使新兴产业如太阳能、风电等也都是在政府规划下导致产能过剩,最后遭殃的还是企业。 一个制造企业,在经营选择上,不能不考虑自己的实力,一味地只向技术一端延伸。由于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技术特别是高技术竞争实质上已是全球性的竞争。 辛辛那提大学教授李杰认为,中国目前的制造业还处于提升质量、控制成本的自动化初级阶段,如何在自动化的过程中达到最佳效益,做到损耗最小、污染最少,国内目前这方面还比较缺乏。他说,中国工业跳跃式发展了几十年,在快速跳跃中,忽略了许多制造的过程,缺少对细节的领悟。比如,飞机发动机要达到安全、舒适、少噪音、少振动,其中涉及很多制造细节,包含许多人的经验分享。所以,中国要进入工业4.0,亟需对制造过程有更多、更深的认识。 “这次是抄不了了,因为里面的传感器、软件设计和计算机模型都不可能拿来就用,所以有很大的挑战。”李杰说。 无论是德国工业4.0,还是《中国制造2025》规划,事实上都颠覆了现在的制造业,重新定义了制造业的应有形态。 例如,工信部部长苗圩就曾说:“互联网理念扩展到工业生产和服务领域,催生了众包设计、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将促进生产者与消费者实时互动,使得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再大量趋同而是更具个性化。” “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再大量趋同而是更具个性化”,这只是未来制造业的一个特点。但这就足以引起我们的注意和思考。比如,过去企业竞争,无非就是同质化和差异化两种。同质化竞争通常就是打价格战,差异化竞争就是品牌竞争。但企业之间的竞争都是建立在规模化、大批量生产方式之上,即使是品牌的差异化,也与产品的个性化制造有本质区别。 而未来制造业的最大的点就是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智能制造。智能制造重新定义了制造业,改变了企业的价值链,同时也改变了企业之间的竞争模式。按照杰里米·里夫金在《零边际成本社会:一个物联网、合作共赢的新经济时代》一书的预测,资本主义将被“零边际成本社会”取代。预言经济运行边际成本为零可能过于激进,但智能制造确实能够极大地降低交易费用,降低边际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大工业时代产生的微笑曲线将陷入困境。它既无法解释个性化需求如何满足,又无法解释智能制造时代高附加值在新价值链的何处。在智能制造时代,新的价值链将重新定义高附加值。批量化生产的品牌差异性,也将被满足个性化需求所取代。 |
|
中国锻压网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国锻压网",获取独家行业新闻资讯。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账号: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扫描左侧的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