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规划产业发展 工业“机器换人”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张钰晶指出,目前,除汽车行业应用较为广泛外,未来,工业机器人还将应用于机械加工、食品、纺织服装、电子、化工,物流、包装、装配、检测等行业。 张钰晶说,有关数据显示,2013共3.7万台工业器人在中国市场上销售,是2012年的3倍。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已经开始“机器换人”计划。自2012年起,浙江省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全面推进“机器换人”。计划在未来五年,每年实施5000个机器换人项目,实现5000亿元机器换人投资(简称“机器换人555推进计划”)。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聂尔来指出,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园(基地)已经超30个,规划面积超2.8万亩,到2020年规划投资额超5000亿元。 “机器换人”市场热并不是偶然,谭建荣表示,“这是大势所趋,形势所迫,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从蒸汽机替代纺织工人开始,工业发展的过程实质就是不断进行“机器换人”的过程。 谭建荣说,我国人口红利已经过去了,招工难将长期存在。特别是一些特殊工种,比如说喷涂、焊接、危险的有毒有害、高污染的行业,以及劳动密集型的行业,都需要“机器换人”。 与巨大的市场需求相比,机器人产业发展却面临很多的挑战,张钰晶表示,例如,一次性投入大,成本回收期长,技能人才短缺,政府政策激励不够,商业模式不清晰,本土品牌工业机器人与外资品牌相比竞争力仍有较大差距等。 从我国机器人现状看,2011年,世界机器人联合会统计显示,工业机器人的密度世界平均水平(每万名员工拥有数)是55台,中国是22台,2012年中国提高到23台,但与韩国、日本还有很大差距。 聂尔来指出,从国内机器人产业发展特点看,首先,产业化程度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尚未形成。当前我国的机器人生产都是根据用户的要求定制,存在批量小、零部件通用化程度低、供货周期长、成本较高,产品低端,而且质量、可靠性差等。产业链尚未形成。二是市场占有率低,专业从事机器人开发应用的企业约300多家,但以集成应用为主。三是基础零部件制造能力差,交流伺服电机、RV减速器、控制器等关键部件依赖进口。加之长期受到国外品牌的打压,以及机器人基础研究水平不高,研究队伍小,缺乏人才,等等。
针对行业发展现状,朱森第提出了“机器换人”的路径选择:一是选择合适的机器人、急需的工序自行改造,改善作业环境、提高生产效率。二是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逐步扩展。三是以数字化、智能化为目标,根据企业实际分阶段实施。四是改进工艺流程、改变生产组织。五是系统集成商承包自动化数字化生产线。六是创新制造模式。 |
|
中国锻压网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国锻压网",获取独家行业新闻资讯。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账号: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扫描左侧的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