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对于尚处在“工业2.0”至“工业3.0”中间的我国汽车制造业来说,如何利用好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把“中国制造”变为“中国智造”非常迫切。2014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双双超过2300万辆,在继续蝉联全球第一的光环下,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跌破40%,回到2004年水平。王晓明认为,自主车企近年来专注产能扩张,对汽车产业智能化升级重视不够。 一些合资企业在智能工厂建设上走在了前面。王晓明以大众公司的MBQ模块化生产向记者举例,一汽-大众的佛山工厂实现MBQ模块化生产,在全生产流程实现智能管理,可生产大众、奥迪两大品牌产品。其物流管理系统,不仅可满足市场的一般需求,还能满足多种产品混线生产,并按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生产。 汽车人才需知识创新 “工业4.0”本质是人机关系的深刻变化,这种变化大大增加了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而与先进制造技术相适应的知识和技能的形成和积累,恰恰是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遇到的最大挑战。另外,在“工业4.0”时代,汽车企业除了制造业的人才,还将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需要懂IT的人才、懂大数据的人才、懂得用创意的方式和顾客沟通的人才。 尽管我国科技人力和研发人员总数分别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并且每年还有大约700万大学毕业生。中国一名工程师每年的综合成本(3万美元),仅为美国(30万美元)的十分之一。但王晓明认为,中国的人才在创新和主动性方面,和发达国家仍存在不少差距。 与各种类型人才走进汽车企业相比,汽车产业工人将会发生本质上的变化。王晓明表示,在“工业4.0”时代,产品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之间进行了通信互联,生产过程高度自动化、智能化,未来的人工智能将起到辅助决策职能,汽车企业更需要有知识会创新的产业工人。 他认为,在“工业4.0”时代,工厂里的工人会有一定数量的减少。他们将会转变为“白领工人”,体力劳动将减少,而更多地进行计划、协调、知识创新和决策等工作。王晓明建议,在我国汽车人才培训方面,现在要未雨绸缪,打破传统教育分门别类的界线,培养跨界、复合型人才,为迎接“工业4.0”时代的到来做好准备。 |
|
中国锻压网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国锻压网",获取独家行业新闻资讯。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账号: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扫描左侧的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