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从事安琪酵母生产,如果用高精度的温度控制,反而做出的酵母质量不高,因为它是生命体,必须由人来控制完成。 让苏崇德担心的,不只是机器人的“替代误区”,而是如何应用。 “国内外的真正差距不在机器人本体,单说机器人,这只是完成了三分之一不到,还有大量的应用开发没做,而各个行业的特殊技术是不一样的。以焊接为例,就有电焊、弧焊几种,每一个加工部件都不一样,各个技术应用配套有没有跟上?” 但现实情况是,目前国内造出的机器人,实际可能没办法投入使用,“就像是一个玩具,形式上是机器人了,但产线技术还没解决,终端用户还有稳定性的问题,而现在做出的机器人,一百台有一百个样子,怎么实现稳定?” 苏崇德建议,政府和企业应该把精力投放到配套应用环节,而不是包揽给企业补助多少钱。 宋超(化名)是另一个还保持清醒的人。常年供职外资机器人公司的经历,让他看到了国内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漏洞”:很多企业上机器人项目,其实是在变相地圈国家的钱,这帮人不会把心思放在产业发展上。 “机器人产业很热,但真正的机器人企业并不多,很多是玩机器人概念,这些企业大部分不是做机器人的。”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院长徐方向本报记者介绍。 他发现,涌入机器人产业的企业,很大一部分是奔着国家补贴去的,现实是浙江“机器换人”的计划提了两三年却难落地;富士康提出的百万机器人计划,也很难做到,因为现有的技术还不足以支撑。 “现在,大家都还在抢窗口期。国家补助肯定不是无限期的。”宋超说,现在的机器人行业已经开始走入风电、光伏等的老路,“企业在无利润情况下运营,如果没有持续的资金追加,单靠国家的补助,是不可能撑下去了。现在企业的样机还没做完,包括风投、PE还在套钱,等透支得很厉害了,这些人也就撤了”。 让苏崇德最为担心的是,这样发展下去,机器人产业的大机遇可能又变成一个产业大泡沫。 |
![]() |
中国锻压网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国锻压网",获取独家行业新闻资讯。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账号: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扫描左侧的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