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以关爱员工闻名的海底捞也陷入了这种“道德困境”。《海底捞你学不会》一书中就记录了员工的抱怨:“……我每天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一天上12个小时班,如果还嫌不够,那要怎么办?海底捞没有哪个服务员睡够了的。一天12小时上班,你说还有什么自己的时间?!难怪婚姻大事推荐内部消化。这算是为员工着想吗?休假了,都是在宿舍补充睡眠呢。你们养的不是员工,是机器人。”尽管对于员工有诸多的激励措施,但是在员工和顾客只能选择其一时,我们还是遗憾地看到了海底捞选择了一方。又如,德胜洋楼在塑造员工行为时并不是通过教化,而是通过一些强制性的“灌输”,这也必然预设一些纵向关系,这是否是默认一部分人的价值高于另一部分人? 海底捞、德胜洋楼和阿里郎所坚持的价值观是否走向了“非普世化”,我们无从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相比价值观无法延续,价值观的“非普世化”可能是更大的风险。一旦员工发现了老板光辉形象背后可能的私心,其信仰就会崩塌,不再为企业毫无保留地投入,于是,这种“中国式管理”的逻辑体系就将被彻底打破。可以说,在儒家文化的语境下,这类“中国式管理”中的“阿喀琉斯之踵”在于老板“不仁”(“仁”即替人着想,是儒家文化“仁义礼智信”五常的核心)。“顶层道德”预设的纵向关系使他们拥有了太多的权力空间,效率的诱惑又具有十足的吸引力,他们有机会去“不仁”,“不仁”也让他们在短期内获利丰厚,但这更让“中国式管理”成为昙花一现! 中国式管理路在何方? 要解决这类中国式管理的两大硬伤,企业必须走向一种“宗教式管理”,使员工对企业的价值观产生的一种深层认同感,并自觉地按照价值观的标准实施行为,以获得一种自我实现感。 进化方向 从这个角度看,企业需要实现两种进化: 其一是将老板“神化”,即不断强化老板作为精神领袖的地位,使他成为一个代表企业价值观的“符号”。“神化”后老板的形象脱离了具象,成为一种精神象征。一方面,这消除了因为老板声望受损而削弱价值观影响力的风险,因为,员工会将一切美好的期望都附加他们心中那个被“神化”的形象中。另一方面,这也解决了老板主张的价值观影响力有限的问题,因为神的影响力是直接连接到每个信徒的。也就是说,张勇、聂圣哲、甚至王民等老板作为精神领袖的地位需要被不断强化。 其二是将企业的价值观“普世化”。事实上,要解决“老板们如何才能被‘神化’”的问题,最根源的还是要解决“企业的价值观如何被‘普世化’”的问题,只有老板的价值观足够“普世”时,员工才会认可,并把奉行这种价值观的老板推上神坛。
在这种“中国式管理”的系统中,普世价值是内核,老板的“神化”形象和“施惠”行为是外延。事实上,各类宗教均是核心的普世价值以不同的价值逻辑、神灵具象、话语体系和行为规范外化的流派。因此,如何在中国的企业中形成对于普世价值共识,才是“中国式管理”进化为“宗教式管理”的关键! |
|
中国锻压网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国锻压网",获取独家行业新闻资讯。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账号: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扫描左侧的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