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晓燕 来源:中国锻压协会 有关资料统计,全球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对一个国家制造业竞争力的推动,人才驱动则居首位。 我国人才发展总体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也不匹配,人才“不够用”、“不适用”、“不被用”的问题比较突出。制造业中,一些区域出现人才结构性短缺,行业间人才分布失衡,高端人才及重点产业、领域人才严重不足;高校等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脱节;一些企业人才缺乏充分施展才能的平台和条件。人才不适用的根本问题在于人才培养与需求脱节。其中,大学可以说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地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源头,需要特别强调大学的科技产出要超越学术影响层面。大学应以国家需求为导向,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引领等方面服务国家战略,提升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目前,很多企业与高校建立了联合研发机构,通过市场牵引和技术推动,将产业发展植入学科研究机构,加快了技术转移。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具备三个条件:首先是人才工作体制与机制,其中包括人才评价、培养、选拔任用、合理流动机制及鼓励人才创新创造的分配和激励保障机制等;其次是建设使人才发挥作用的平台,树立“大人才观”,真正树立起“以用为本”的人才工作理念,在实践中发现人才、培育人才、锻炼人才、使用人才、成就人才,最大限度地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让行业的创新人才走出来,促进行业的全面发展;最后建设循环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通过政府、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努力,优化科研人员生存环境,促进创新型人才和成果的不断涌现。 我国很难出现国际级大师人物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由于科研评价机制和人才评价机制不尽合理。我国很多企业、科研院所对所有专业领域人才的评价使用的是一个标准和尺度,这种“标准化”的评价无疑扼杀了创新人才,对于那些高层次的创新人才不是“标准化”可以衡量的,不同专业、方向的评价标准应有所不同,应采取“业内评价”体系,这样才能够客观评价科研成果。 无论国家、行业还是企业、高校、科研所,如何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提升“政产学研用”结合的集成化和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人才驱动的竞争力是一个不小的难题,也是极其重要的命题。 |
|
中国锻压网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国锻压网",获取独家行业新闻资讯。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账号: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扫描左侧的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