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素利好工业增长 一是宏观政策层面有所利好。2014年,深化改革、简政放权释放经济活力,经济发展逐步实现从政府主导转向内生增长。下放行政审批、简化新登记注册企业等措施将有利于发挥市场对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有力促进民间投资和居民消费的增长。“四化”深入推进将为扩大内需、发展实体经济提供市场空间,财政、国有企业等关键领域的改革将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从而为我国工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撑。 二是消费环境改善,内需增长仍有较大空间。在服务业加快发展的作用下,我国就业弹性系数不断提高,2013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达到1310万人,就业市场的良好表现将为居民消费的稳步增长打下坚实基础。2014年,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财政支出更多向民生领域倾斜等政策的推进实施,有助于挖掘潜在的城乡居民消费能力,提升消费的增长空间。信息消费和养老、健康服务消费等新的消费热点不断升温,网购等新型业态持续发展,这些因素将带动2014年消费延续平稳增长势头,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左右。 三是投资有望保持平稳增长,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虽然短期来看工业投资存在着放缓压力,但投资增长的因素依然存在。一是随着中西部铁路、城市管网、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水利、重大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工程等重点领域建设在2014年的继续展开,投资有望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新型城镇化规划出台实施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也将带动相关领域投资实现较快增长。二是工业投资结构有所优化。随着投融资环境的不断改善,未来民间投资将更趋活跃,更多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建设与民生领域。三是通过拓展铁路债券、铁路建设基金等融资手段,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投资企稳的基础和投资对经济复苏的支撑作用将进一步巩固。预计2014年投资增长18%左右。 两因素不利于工业增长 一是化解产能过剩任务十分艰巨。在需求相对放缓、国内经济增速回落的双重影响下,我国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进一步呈现出范围广的特点。据测算,2013年工业行业产能利用率只有78%左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3545位企业家的调查显示,67.7%的企业家认为,消化目前的过剩产能需要3年以上的时间。在此影响下,我国工业将长期面临产品供大于求、价格下行压力加大的问题,以上因素将直接影响企业补库存、增加投资、提高生产的积极性。 二是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仍然突出。受工业产品价格下降和成本过快上涨的双重挤压,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问题依然较突出。当前,工业品出厂价格已连续21个月负增长,并且回升趋势仍不明朗。而劳动力、土地、资金等要素成本不断上升。去年前11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平均成本为85.64元,同比上涨0.5元。小微企业经营困难问题更加突出。12月份,小型企业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47.7%,已连续5个月回落,并且连续21个月运行在50%的临界值之下。这说明企业盈利能力减弱,企业对未来预期和信心下降,对工业生产的投入和扩大生产形成一定压力。(一川) |
|
中国锻压网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国锻压网",获取独家行业新闻资讯。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账号: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扫描左侧的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