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2013年,钢铁行业的日子过得依旧“拧巴”。尽管依托管理创新和产品升级,努力消化减利因素,全行业艰难扭亏为盈,但是高产量、高成本、低价格、低效益的格局依然没有改变。 究其原因,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徐乐江在日前举行的中钢协2014年理事会上表示,钢材价格过低和进口铁矿石价格过高是当前我国钢铁行业增产不增效的最主要原因。据统计,去年前11个月,国内钢材平均价格为3451元/吨,同比降幅高达8.56%;而同期进口铁矿石价格达到129.16美元/吨,降幅只有0.74%。 徐乐江呼吁,在行业长期微利运行的背景下,钢铁企业更要把“控产量”作为保市场的重要手段。 微利的“尴尬” 不知从哪一年开始,增产不增效便成为钢铁行业运行的真实写照,2013年,这种尴尬仍在延续。 据中钢协统计,去年1~11月,全国累计生产粗钢7.12亿吨,同比增长7.82%,其中河北、辽宁、江苏、山西、河南、广西、内蒙古等省区新增产能合计3714万吨,占全国增量的88.5%,预计全年生产粗钢7.75亿吨;生产钢材(含重复材)9.8亿吨,同比增长11.48%。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去年前11个月,中钢协会员钢铁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35万亿元,同比增长3.23%;实现利润161.8亿元,销售收入利润率仅为0.48%,在全部工业行业中排名继续垫底。尽管全行业艰难扭亏为盈,但企业亏损面仍然高达27.9%。 “钢材价格过低和进口铁矿石价格过高是当前我国钢铁行业困难的最主要原因,企业期望通过增产以摊薄固定费用,从而改善经营状况的做法,进一步加剧了市场降价竞争,使企业增产难增效。”徐乐江直言。 由于长时间微利运行,钢铁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已经触碰了警戒线,并且行业集中度连续两年下降。 截至去年11月末,中钢协会员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69.76%,同比上升1.09个百分点。与行业效益最好的2007年末相比,企业资产负债率上升了12.45个百分点。
从行业集中度来看,2013年,前四、前十大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合计占全国的比例分别为20.8%、39.1%,而这一比重在2011年分别为22.6%、42.8%,2012年分别为21%、39.7%。徐乐江表示,集中度的下降不仅使得钢企在与上游行业的价格博弈中处于被动接受地位,也使得钢铁企业难以将成本上涨因素向下游传递。 |
|
中国锻压网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国锻压网",获取独家行业新闻资讯。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账号: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扫描左侧的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