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核心技术领域,您认为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做得怎样? 叶盛基: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品牌零部件质量虽有了很大提高,但中国品牌零部件质量水平与外资企业产品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特别是产品的一致性、可靠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当前,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面对消费者对产品要求越来越苛刻,面对国家节能、环保、安全法规等方面要求的日益严格,面对来自整车企业配套采购质量要求的不断强化,以及包括来自汽车三包规定的要求,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面临全面提升质量的压力。 对于整车企业,谁掌握的核心技术更多,谁将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对于零部件企业,谁掌握核心技术,谁将受到整车企业的重视。零部件企业具备与整车企业同步开发能力,已成为进入整车配套体系的基本要求。面对未来,要求零部件企业拥有基本开发能力的同时,还应拥有超前技术开发能力。竞争的加剧加速了产品的升级换代,这就要求中国品牌汽车零部件企业必须不断自主创新、不断技术进步,形成核心竞争能力。为此,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发展将面临严重考验。 创新研发不懈怠 管理提升不敷衍 记者: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需要怎样提升研发能力? 叶盛基:汽车零部件产业具有规模化、专业化、大批量、大投入、回收期较长等特点。毫不讳言,一些中国品牌汽车零部件企业对产业认识不足、缺乏战略规划、实际投入不够、追求短期效益,加之在研发、生产、管理和人才等方面缺失等,造成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与外资企业发展差距越来越大。 相当部分中国品牌汽车零部件企业把仿制作为主要手段,误以为产品核心技术靠仿制就可以掌握,不重视研发投入。不掌握核心技术,产品质量水平不高,很难达到整车配套要求。加之缺乏与上游产业的合作,尤其是与上游关键原材料、元器件企业的合作困难,严重影响了汽车零部件开发能力的提升。切实强化战略投入,加快形成自主创新能力时不我待。 记者:在生产运营中中国零部件企业有哪些方面需要提升? 叶盛基:相当部分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在质量、体系、过程管理中执行的标准与欧美日韩等高端企业标准存在差距。生产方式的落后是影响中国品牌零部件产品性能和质量的重要因素。当前,精益生产方式得到世界各大汽车及零部件企业的广泛应用。目前部分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仍停留在传统粗放的生产方式阶段,缺乏对工艺系统的研究和持续改进,过程控制能力不足,很难生产出高性能、高质量的产品。
所有零部件企业为满足汽车整车企业要求都实施了ISO9000、ISO/TS16949认证,但部分企业获得认证的目的性认识不足,管理体系执行力不够,体系运行绩效差,难以保证产品质量的持续稳定。 |
|
中国锻压网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国锻压网",获取独家行业新闻资讯。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账号: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扫描左侧的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