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到4.0:中国汽车制造的艰难跨越 工业4.0冲击之下,一个必须面对的现实是,我国的汽车制造业还在工业2.0~3.0之间徘徊,这与我国整体的工业化进程相符合———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济曾说,中国在没有完成工业化(电气化)的情况下,就进入了信息化时代。此时,如何通过信息通讯技术或信息物理系统的应用,促使汽车制造走向汽车智造,成为一场具有启示意义的硬仗。 “德国的工业4.0是在其完成3.0的基础上实现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但我国的制造业还处在工业2.0阶段,正在走向3.0。这给我们留下的机会是,我们可以运用最新的信息技术,直接走向4.0,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宇通客车总裁汤玉祥说。 但这一过程绝不容易。汤玉祥甚至用“艰苦”、“艰难”二词来预计这一跨越。工业4.0,本质上是一场生产模式的变革,从自动化到智能化,跳不出的三个要素就是设备、人与产品。 设备上,目前已有消息称,国内已经成功开发出工业4.0流水生产线,在无线射频技术、工业以太网、在线条码、二维码比对、影像识别、机器人应用等实现了突破。 不过,工业4.0绝非简单引入更多智能设备,而是将着眼于更高层次的人机交互领域,人与设备、产品同在智能制造的生产体系中,且人的作用更大。 从我国制造业的现状来看,“人”这一因素将是我国走向工业4.0面临的最大困难:一方面,长期处在2.0工业思维之下,技术工程师和管理人员的技术与思维亟需升级再造;另一方面则是汤玉祥非常担心的从事制造业的人的精神面貌——“在工业化领先的德国与日本,常常是几代人坚持做一件事情,中国缺乏这样的精神传承。” 此外,在走向工业4.0的途中,来自体制、机制的局限也将成为难以跨越的障碍。与工业4.0生产模式变革相伴随,必然是管理理念与模式的革新。然而当下中国多数汽车企业属于国有企业,其管理者受限于政府相关部门和行政考核压力,经常出现对企业“管不透”、“吃不准”等问题,在新技术革命来临时,极可能错失良机。 当然,工业4.0对原有企业来说,可能是一场艰难的跋涉,但也有可能催生一种如特斯拉那样的,通过融合智能制造、云服务、移动互联技术、新能源等技术,实现全新汽车制造模式的企业。 |
|
中国锻压网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国锻压网",获取独家行业新闻资讯。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账号: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扫描左侧的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