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间有空调的控制室内,操作员远程控制着一个巨大的锤头,迅速使一个30吨重的钢锭锻造成型,这情景看起来那倒更像是块面团。在旁边的建筑里面,数控机床正在制造模具,而这些模具将主要用于制造世界上卡车发动机曲轴及美国页岩油气裂压的专业泥浆泵。 这样的情景似乎应该发生在德国的某个工厂,但事实上这是在印度西部城市普纳郊区的一个名为普纳锻造(Bharat Forge)的工厂里。企业负责人表示,这里将建成世界最大的模锻机,该公司因此将成为印度最大的汽车零件制造商和出口商。 这个成功的工业故事似乎已经成为新印度的一个样板:精简、高效、高科技。在这样一个有着近8亿劳动力人口的国家,自动化的普纳锻造,由数百名工程师而不是数万普通劳动力操作,既代表着问题同时也预示着解决方案。然而,像普纳锻造这样的大型生产性企业,仅仅是这块铺满过时工厂土地上的一个例外。事实上,这里工业产值在经济中所占比重还在下降。 印度人民党的纳伦德拉·莫迪当选总理,在一定程度上给数以百万计寻找工作和机会的年轻人带来了希望。但是,莫迪先生或是其他领导人终会发现,要提供足够的正式工作机会以铺平通向持续增长和繁荣的道路将是非常困难的。 由于有着将近13亿且还在增长的人口,仅仅是让新近达到工作年龄的年轻人得到工作,国家每月就需要创造100万个工作机会,这还不包括积压的失业人口和从未就业的年轻人,以及那些从农村集体迁移到城市的农民。
尽管有着巨大的国内市场,印度工业基础薄弱,意味着它需要依靠中国或其他出口国的商品,这包含工业机械产品、移动电话,甚至更加基础的产品如电灯和玩具。这个国家在很大程度上置身于全球化大规模批量生产的供应链之外。 “必须要有一个战略的转变”,Kalyani说。他认为,印度应该专注于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制造业,而不是去与那些现有的低端产品生产者去竞争。“如果我们认为我们还能成为另一个中国,恐怕已经太迟了。在上世纪60年代,印度经济要比中国高出20%,而在今天中国经济规模已经要比我们大7倍。” 在今天看来,国大党领导的政府3年前实施的一项国家制造业政策在创造1亿个就业机会和10年内把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16%提升到25%的目标并未能实现。相反,今天这个比重下降到了15%。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自金融危机以来的需求的疲软,这使得印度如珠宝业一类的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受到了打击。这里有一个被经济学家Arvind Subramanian称为过早去工业化的深层次趋势。冗繁的劳动法规、较差的交通和电力基础设施、工厂难以获取土地以及政府的低效(至少有7个部管理工业)等原因,已经开始侵蚀这个国家的工业根基。“这是令人震惊的,”他说,“去工业化已经开始对印度施加报复了。” |
|
中国锻压网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国锻压网",获取独家行业新闻资讯。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账号: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扫描左侧的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