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不乏有一些成功的朋友,他们的家境并不富裕,起点也不高,却凭借着当初明智的抉择及坚持不懈的韧劲,年纪轻轻就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和他们一起的时候,我常常感叹“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这感叹一半是懊恼,一半是自我宽慰。毕业前我对工作是懵懂的,毕业后工作于我也就像是随手抓住的救命稻草,这么多年一直是随波逐流。就算上天眷顾,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我进 入到一个有前景的职业,也未必能做出像他们那样的成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征和制约因素,要实现职业目标,需要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确定合适的方向、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并有效地执行,方可实现。老人们常说三岁决定人的一生,是说人的品性。同理,20岁至30岁这十年,是人职业生涯中最宝贵的十年,它几乎可以决定这个人职业生涯成败。20岁不懂得确立自己未来的方向,30岁乃至以后就极有可能碌碌无为,在烦恼和遗憾中度过一生了。 刘海梅女士是全球知名的职业规划师,曾在北大、清华等多所高校担任职业生涯顾问,并举办多场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和培训,在其最新出版的《20岁懂规划,30岁不害怕》一书中,就援引了很多真实的案例,具体阐述了职业生涯规划的全过程,帮助正在职场中的年轻人和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了解自己和外部环境,规划好自己的职业人生,少走弯路。 发现你的职业锚 在书中,刘海梅女士很强调职业锚对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关于职业锚的概念是1978年美国教授E.H.凯恩提出的,当时他分了五种类型:自主型职业锚、创业型职业锚、管理型职业锚、技术型职业锚和稳定型职业锚。后来又增加了三种职业锚:挑战型职业锚、生活型职业锚和服务型职业锚。在进行职业定位和规划时,人们可以运用职业锚分析自己所具备的能力。只有找准了自己的职业锚,才能把握好人生的方向。 处在毕业阶段的大学生,不仅缺乏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未成熟,正好可以运用职业锚来指导其学习和求职,帮助其提高职业认知水平,实现自我探索,了解适合的职业,并制定好职业规划,让自己的职业旅程更加顺遂。而对于已经工作的人,则可以通过职业锚的分析,加深自己对职业的思考与探索,明确自己的职业倾向和价值观,从而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和职业竞争力。找到自己的职业锚,等于再次认识了自己,让你在前进的路上更加从容不迫。 让自己一直优秀下去 当然,每个人的职业锚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不同的阶段,人们对工作、生活有着不同的追求。我们需要的是不断地积累工作经验、进行自我探索,进一步确认自己的职业锚,并果断、勇敢地进行取舍,获取职业上的幸福。当我们明确了未来的方向,就要开始为自己计划,善其事之前先利其器。 无论你选择了哪个方向,刘海梅女士都建议你“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目标不明确一定不能成功,目标明确也不一定能成功,因为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你还需要有上进心,把工作当作一种使命。“工作一旦安排在你手中,就不能敷衍了事,要认真完成,养成好习惯。当你养成了好的工作习惯,就不必担心自己缺乏工作动力了。”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脱颖而出,得到上司的赏识。与其郁郁不得志,在怨天尤人中度过一生,刘海梅女士建议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平台,让自己“在暗处发光”。市场瞬息万变,“冷门”和“热门”并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在暗处发光”是一种生存智慧,一种在职场上赢得掌声的办法。 做正确的职业选择 开展职业规划,仅仅是认识自己,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还远不够,你还需要做正确的职业选择。职业选择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讲求方法,也需要技巧,还要把握好自身的心态。 每一个刚刚从大学校园走出的人,都充满了理想和抱负,但是现实是残酷的,往往让人措手不及。在找工作的时候,你需要清晰地了解所在区域的就业环境,以及未来想要从事的行业,在面试前还需要对组织和岗位进行准确的判断,了解之后才能结合自身情况做抉择。职业的选择直接影响到个人的长远发展,决定一个人的收入、社会地位、成功机会、社交圈,必须慎之又慎。 每个人渴望成功本无可厚非,但是进入职场之后,如若不能给自己准确的定位,快速地适应环境,也很难获得良好的发展。因苛求完美而备受打压、因委曲求全小心翼翼、因碌碌无为而出现生存危机的人或事,比比皆是。若想成大事,眼光必须放长远,不能只看眼前的蝇头小利。面对职场的“雷区”,要知道如何绕道而行;面对机会,要富有冒险精神。 不要怕,亦无需悔 很多人为了寻找心仪的工作频繁跳槽,这会养成一种不良的习惯,一遇到问题就想以跳槽来解决,并不值得推崇。除非你是因为意识到自己入错了行或选错了企业,否则都不必轻率地跳槽,尤其是不能单纯为了薪水而跳槽。刘海梅女士建议即便换工作,也要考虑行业选择的内在连续性,尽可能不要轻易转行。“我们要使自己的职业资源得到升值,而不是把精力浪费在不相关的行业中。” 20来岁是最适合设计人生架构的时期。这时候,你不仅有很多选择的方向,也不必为家庭琐事而烦恼。要想在30岁以后不后悔,就要在30岁以前有危机感,不让自己大好的青春年华虚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