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的事情当中,激发孩子的“我是”,让他们去发现自己的天赋与本位,去释放自己的天性,是判别好父母的真正标准。 有一个企业家,一定要我看看他的问题孩子。他有着深深的担心。 担心孩子什么?对于我的问题,他的回答充满着矛盾:孩子不上进、好高骛远沉不下来、做事没有热情、自闭、交友乱、酗酒等等。 对孩子深感失望,对财富传承有着极大的恐惧,这是企业家普遍存在的问题。他们可以教化成千上万的员工,却教育不了自己的孩子。在与许多企业家的交流中,显露出两个极端,一是只要能使浪子回头,甚至愿意把全部资产都捐出来;二是已经对孩子彻底失去信心,财富管理只能委托他人了。 可以理解企业家的恐惧。其实,恐惧的真正制造者,是他们自己。而且,他们正在把内心的恐惧毫无保留地宣泄到孩子身上。 他们之所以能白手起家,创造巨额财富,是因为一种舍我其谁的承担,一种“我命在我不在天”的意志力,一种不放弃头拱地往前走的韧劲,让他们卓尔不同。可是,当他们艰苦努力积累了巨大的财富,他们第一个冲动是不让孩子再吃苦。给孩子提供优越的环境,花上几百万上千万的学费,把孩子送进贵族学校,送到国外最好的学府,最后却换来找不到魂儿的孩子。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毫不留情地把孩子品格建构的土壤给抹掉了。 我跟开始提到的那个问题孩子做了朋友。他20岁时曾经交过一个大他十岁的女朋友,那是一个人长期孤单寻找温情的青春期冲动。在交流过程中,我发现他很有想法,而且眼神笃定。更让人想不到的是,他心目中的榜样,正是他的父亲。 为什么同样一个孩子,自己的父亲却跟旁观者看到了不同的秉性?或许,是老爸感受到了财富传承的巨大压力,就把这个恐惧无止境地给放大了。 对二代传承的恐惧,源自对人性成长的迷失。 一个人的精神成长要经历三个阶段:“我应,我要,我是。”早期,家常与天地伦理,往往需要以“你应”的方式呈现,以给孩子脱缰野马的“我要”方向。孩子大多是以父母为镜,把父母的言行举止,化为自己的“我应”。而不时横冲直撞的“我要”,既是在加固着“我应”,也是在召唤“我是”—那个天赋与本位契合的状态。聪明的父母不会去禁锢孩子的“我要”,因为他们更关心孩子的“我是”。只有当父母的起心动念是把孩子的“我是”激发出来,让“我是”当家,孩子才会呈现出“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大自在。 没有人可以告诉孩子“我是”,只有他自己的天赋与良知可以告诉他什么才是“我是”。树枝摇动树枝,灵魂唤醒灵魂。用有灵魂的“我是”去唤醒孩子的“我是”。疏导“我要”最坏的方法,是居高临下的“你应”;最好的方法,是启发孩子自己去发现“我是”。 一旦悟破了这一层,人们就可以窥见“生命智慧”的一抹灵命。当一连串碰撞发生,开头提到的那位企业家夫妇,抱着儿子说:“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都是我们误解了你,很少考虑你的需求。” 在所有的事情当中,激发孩子的“我是”,让他们去发现自己的天赋与本位,去释放自己的天性,是判别好父母的真正标准。很少人够资格做父母。他们把自己的想法、野心、手段毫不吝啬地加注孩子。当他们生命开始萎缩之时,这样的冲动也就越强烈。 为了激发孩子的“我是”,父母首先需要静下来,内观自己,找到自己的“我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