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专家简靖文介绍,我国正在建设的AP1000项目中,三门1号、海阳1号和三门2号的核岛设备国产率为55%,位于海阳的机组国产化率更是达到70%,其蒸汽发生器、屏蔽电机主泵、反应堆压力容器、堆内构件驱动机构等设备正在研制生产,预计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可交货。目前已经实现供货的有稳压器、安注箱、一体化堆顶组件、环吊等。 由国际核电技术公司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AP1400,近年来对核电站主系统、辅助系统和关键设备进行了12项主要创新设计,进一步提升了核电建设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记者了解到,目前CAP1400设备国产化的进展过程也相对顺利,一重现已成功生产出3个锻件,其他5个锻件正在研发制造中;我国核级锆材生产线也已全线贯通,实现了国产化的目标。 产能相对过剩 随着中国核电建设的提速,国外核电设备制造商企业加快了进入核电市场的步伐,纷纷在中国成立了自己的核电公司或合资公司,有意在核电工业大发展中分一杯羹。 通过与国外知名企业合资建厂,中国企业在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同时,也促进了市场竞争。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特别顾问隋永滨近日表示,国内核电装备制造业已经显露出产能过剩,以我国反应堆压力容器为例,目前我国有三家企业在做,仅一重一年的产能就可达10台左右,全国年产能约为20台,而国内需求仅仅为6台左右。 “由于这几年核电设备产能比较充足,在市场需求下降的情况下,行业内确实出现了产能过剩的现象,目前有些企业的日子并不好过。”简靖文告诉记者。 “蒸汽发生器、管道分别有4家企业在做,产能超过10台套,实际需求只有一半。至于阀门、核岛主泵,因为技术含量低下,生产企业更多。截至2011年9月20日,国内持证阀门厂家为17家;到2012年5月18日,国外注册登记单位为35家。” 对于近年来各地方政府不顾核电行业长期发展而盲目上项目的这一现象,业内专家表示,地方政府在做决定前应协助民营企业找准进入核电制造领域的“切入点”,即扬长避短找准目标产品,防止重复建设,造成不必要的恶性竞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