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 正文

装备工业亟待转型升级

  • 2013-8-9 22:01:01
  • 来源:中国工业报
  • 点击次数:

推进“一所两制” 搭建共性技术研发平台

中国工业报: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共性技术研究的缺位问题一直是制约自主创新发展的瓶颈。长期以来,虽然国家通过建立各类国家级创新平台、打造产学研联盟等多种方式来推动技术创新,但产业共性技术研究的缺失仍是行业发展的一块短板。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朱森第:装备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之一是自主创新、提升创新能力。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创新的难点在于环境不好,动力不足,创新体系不完整。

在创新的投入方面,国家和各地虽然也给了很多政策,包括150%的抵扣税政策,即企业如研发投入100万元,可以按照150万元抵扣所得税。但是,企业的创新动力仍不足、仍不够紧迫。这就需要改善创新的环境。

就创新环境而言,如何让创新者得到社会的支持与尊崇,并使创新者得到效益,这才是关键所在。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必然使创新者积极性受挫。

在产业共性技术研发方面,1999年,原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科研院所开始企业化改制,这一改革在当时有其各种合理的理由,但也造成了日后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在体制上的缺位在国家的技术创新链条中,有上游、中游、下游。上游就是基础研究、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就是产业发展的技术来源。如果没有技术来源,产品开发就成为无源之水,也就不可能有集成创新。国内技术来源不足,只得引进技术。但一味地依靠引进国外技术是无法持续发展的。国家必须有自己的技术创新体系,即形成完善的、通畅的技术创新链。产业转型需要不断创新,需要产品和技术的不断创新。这需要有源源不断的共性技术来源。

装备制造业的持续发展,需要产业共性技术的支撑,即各行各业都需要的技术,如,最基础的是铸、锻、焊、热,强度、震动、摩擦磨损、自动化等。产品开发,离不开这些技术。这些共性技术现在从体系上讲是缺位的。

要实现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就需要有专门的机构从事这项工作,需要有相对固定的队伍持续不断地研究和坚持不懈地积累。韩国、日本、德国等都有从事产业共性技术的研究机构。然而,在我国,成立中国工业技术研究院的建议提出多年,终未得到响应和落实,如今成立国家工研院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但可喜的是,一些省市比较重视产业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始成立省的工研院,如广东省已成立了。现在,对国家而言,比较现实的是,在原有各部所属的研究院中,选择一部分基础较好、力量较强的院所,采取“一所两制”的模式,逐渐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的从事产业共性技术研究的队伍和机构。

站内资讯搜索
淄博桑德
图片播报 更多>>
  • 荣泰用户3T电液锤生产线调试成功
  • 中国锻压网将全程直播2013金属成形展新闻发布会
  • 服务企业科技人员 合锻举办继续教育培训活动
  • 济源钢铁等企业援建十三师火箭农场合作项目签约暨捐赠仪式举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 - 隐私策略 - 用户协议 - 法律声明 - 推广服务
京ICP备05075268号 版权所有(C) 2011 中国锻压协会
E-mail:info@chinaforge.org.cn    URL:www.duanxie.cn www.metalform.cn 客户服务热线:010-53056669 传真:010-53056644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清路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博雅C座10层 邮编:102206
语辰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