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造船行业1/3骨干企业生产经营正常,1/3企业任务不足,1/3企业生产难以为继。造船业的困难,既有受经济周期影响的因素,也有结构性因素。《实施方案》明确了今后3年船舶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主要任务,既要化解产能过剩,也要实现船舶工业由大到强。 为促进船舶工业持续健康发展,日前,国务院印发《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年)》。这是新一届政府针对当前形势,以调结构、促改革推进稳增长的又一重大举措。李克强总理等国务院领导同志对产业转型升级高度重视,新一届政府在成立之初就专题研究并作出部署。 上半年造船企业利润同比下降53.6% 今年1-6月份,全国造船完工2060万载重吨,承接新船订单2290万载重吨。6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0898万载重吨。这些数字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39.1%、44.2%、43.1%。 《实施方案》指出,新世纪以来,我国船舶工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具影响力的造船大国之一。但受国际金融危机、国际航运市场持续低迷等因素影响,新增造船订单严重不足,新船成交价格不断走低,导致我国船舶工业产能过剩矛盾加剧,产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与此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已经建成了一批高水平的造船基础设施,上下游产业齐全,劳动力资源充裕,国内市场潜力较大。要坚定信心、抓住机遇,主动融入世界船舶工业深刻调整的大趋势,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据日前发布《中国船舶工业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报告》,今年1-6月,船舶行业80家重点监测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均出现明显下降,其中利润总额一项下降幅度最大,同比下降53.6%。其他三项指标,即完成工业总产值、出口交货值和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的下降幅度也都超15%。 同时,当前各地船舶企业发展严重失衡。按照报告的说法是,1/3骨干企业生产经营正常,1/3企业任务不足,1/3企业生产难以为继。 “造船业的问题,既有受经济周期影响的因素,也有结构性因素。”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王锦连表示。 因此,《实施方案》强调,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加快转变船舶工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创新体制机制,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着力改善产品结构、提升技术结构、优化组织结构、调整布局结构,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船舶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明确七项主要任务
《实施方案》明确了今后3年船舶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主要任务:一是加快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开展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关键技术攻关,培育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二是提高关键配套设备和材料制造水平。重点依托国内市场需求推进关键船周配套设备、海洋工程装备专用系统和设备以及特种材料的研发、制造。三是调整优化船舶产业生产力布局。严格控制新增产能,清理整顿违规建设项目,通过优化组织结构、兼并重组、转型转产等,整合优势产能,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产业布局调整。四是改善需求结构,加快高端产品发展。鼓励老旧船舶提前报废更新,加快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加强行政执法和公务船舶配置,实施渔船更新改造,推动船舶工业产品结构升级。五是稳定国际市场份额。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融资支持力度,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引进核心人才和团队,开展海外产业重组和全球产业布局。六是推进军民融合发展。促进军民科研条件、资源、成果共享。七是加强企业管理和行业服务。引导船舶企业全面加强管理,加强船员队伍建设。发挥行业协会和专业机构在信息、技术、培训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