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 正文

把脉中国制造 仍需乘风破浪

  • 2013-8-26 16:58:07
  • 来源:中国工业报
  • 点击次数:

6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会议要求引导信贷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加大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等的信贷支持。

先前发布的5月份主要经济数据显示,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9.2%,出口同比增长1%。在产能过剩、内需疲软、出口受阻和成本上升等多重压力下,中国制造能取得如此增长实属不易。但这些数据依然暴露了中国制造的种种痼疾和不足,而未来中国的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增速可能会进一步减缓,技术进步又相对缓慢,经济增长率的趋缓将在一段时间内依然存在,因而要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方能从容应对世界经济的不确定因素和各种挑战。这次推出的政策措施,有的放矢,功在长远。那么中国制造究竟患了哪些病呢?笔者认为主要存在十条:

一是附加值不高。中国制造以组装和代工为主,工业增加值率只有26.5%,与美国相差18.4个百分点。利润率更低,2012年出口企业平均为1.47%。不管是OEM(原始设备生产商)还是ODM(原始设计制造商)生产,都位于微笑曲线的最底部,附加值很低。OBM(原始品牌制造商)生产,即代工厂经营自有品牌,附加值相对较高,比如富士康就在酝酿转型。组装和代工在历史上从未造就过一流的制造强国,自主研发才是正途。

二是劳动生产率低,物耗能耗高。中国制造普遍能耗高、产出少、效率低。

三是自主创新薄弱,可靠性和精度不足。如国外数控系统平均无故障时间在7万~10万小时,而国产数控系统平均无故障时间仅为1万小时。部分装备虽然实现了进口替代,但自主技术供给率不高,关键产品和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主机装备“空心化”或“空壳化”现象普遍。

四是技术密集型的高端产品和高端环节少,质量有待提高。就大宗商品而言,中国制造与德国制造存在不小的差距。就重大装备而言,即使国内实现了首台首套的设备,也大多属于重大专项研发和攻关产品,并未真正实现商品化,在使用过程中暴露不少问题,有些甚至在调试阶段就问题频出。再者首台首套装备往往是以单批(件)为主,主要针对特定用户的特定要求而制造,往往难以产业化。如果过多的将一些原理相通、功能相近、形式不同的装备都认定为首台套,并给予相应补助,反而可能产生负面的路径依赖。变高产量为高质量,才是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不二途径。

五是专利与标准瓶颈。中国的技术一般源自模仿创新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以实用新型专利为主。技术的专利化只是一个方面,技术的标准化更为重要。中国空调、彩电、DVD的产量全球第一,但由中国企业制定的家电国际标准尚不足0.3%。我国自主研发的潍柴蓝擎系列、江淮D19TCI和长城TCI等发动机依然要向奥地利AVL和德国博世缴纳高昂的专利费。4G标准我国打了一个翻身仗,不必再被高通等公司输血。

站内资讯搜索
淄博桑德
图片播报 更多>>
  • 德国机械制造产业2013年出口形势难乐观
  • 美国电动汽车发展驶入快车道
  • 记国内首台20吨全液压模锻锤生产线
  • 美国制造业能否再现辉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 - 隐私策略 - 用户协议 - 法律声明 - 推广服务
京ICP备05075268号 版权所有(C) 2011 中国锻压协会
E-mail:info@chinaforge.org.cn    URL:www.duanxie.cn www.metalform.cn 客户服务热线:010-53056669 传真:010-53056644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清路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博雅C座10层 邮编:102206
语辰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