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确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技术升级,推动中国社会经济变革的战略,已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与此同时,国际汽车市场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 一是金融危机、欧债危机以来,全球经济仍然复苏缓慢,但是全球汽车的产销量、保有量已经恢复到危机之前的水平。全球汽车的保有量在9亿辆水平长期徘徊之后,于2010年首次突破10亿辆,全球汽车的产销量在7000万辆的水平也是经历过长期的徘徊之后,于2011年首次突破了8000万辆。 二是新兴市场持续扩张。中国2010年到2012年汽车产销量的增幅虽然不大,但是由于基数很大,2012年成功实现产销超过1900万辆的水平。在中国汽车人心中一直盼望着的2000万辆的标志性目标,在2012年虽然未能如愿,但是中国的汽车产业还在增长,这已经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事件了。 三是传统汽车市场不同程度的开始复苏。美国2011年产销量也出现了10%以上的正增长,2012年美国继续保持增长,1-12月同比增长到13.4%。欧洲地区2011年的增幅在下降,但仍然保持正增长,但到了2012年均出现负增长,形势不容乐观。 面对国内国际跌宕起伏的新局面,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已经刻不容缓,中国汽车产业一定要在充满变革、融合、创新的机遇中有所作为,中国汽车产业政策的趋向也要做好调整的准备,以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我认为面对未来的汽车产业发展趋势,主要应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准备: 一是要遵从经济规律,顺势而为,承受结构调整的严峻考验。历史证明,世界经济就是在一波又一波周期性的扩张与收缩过程中,通过大浪淘沙,不断进化而来的。专家们说,近几十年来,美国过渡的利用凯恩斯的宏观调控理论,对抗多年经济的自然规律,以至普遍出现了通货膨胀和通缩并存的现象。欧债危机的起因也是由于对经济规律的误判,以为寅吃卯粮不会出现风险,以及应对能力过高的估计以至自食其果,而不能自拔。 一直以来专家们议论,中国已渐入市场经济,按市场经济行事应逐渐成为常态,因此中国汽车产业在搭上世界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快车,并经历较长时期的发展之后,应该追求周期的变化和产业调整周期的规律,在收缩期内勇敢面对,完成一次充分的反应和蜕变,实现凤凰涅盘的过程。
二是要有打持久战的充分准备。汽车产业的发展不能搞大跃进,自主品牌的发展更是要通过长期的积累。经过若干年寂寞的过程,20年前,我们最初的目标是在自主开发车身,以及通过合资合作的方式开发发动机的喷射技术。现在众多的汽车产业已经可以为振动和造声开始深入的研究。每一项改进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可以说我们的汽车产业已经具有从整体上是整车开发、研制的标准,当我们低头时,总感觉到是一团乱麻,但当我们回顾时才发现我们已经收获颇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