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船舶业的产能过剩问题虽然早已被市场所察觉,但如何解决却成为了一大难题。11月4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召开“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电视电话会议。会议提出,要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大力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 船舶业业绩普降 据了解,电话会议前夕,10月1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对当前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五大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矛盾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国际航运市场持续低迷,新增造船订单严重不足,新船成交价格不断走低,产能过剩矛盾加剧等问题,导致我国船舶业步入低谷期。 公开资料显示,当前,中国在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和船舶等领域的产能过剩问题十分突出。2012年,上述产业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2%、73.7%、71.9%、73.1%和75%,明显低于国际正常水平。 有分析认为,船舶业的产能过剩是全球性问题。据了解,2012年,全球新船订单仅4686万载重吨,而今年1月份至9月份,全球新船订单却高达8396万载重吨。有专家预计,未来三年,全球造船产能过剩将超过50%。 事实上,在全球新船订单增长的同时,2013年1月份至9月份,国内承接新船订单就高达380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95%。由此可见,造船企业承接订单有所回升。 有船舶业上市公司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公司订单还算正常,但船舶的价格太低。有业内人士指出,船舶价格低主要是因为运力过剩的原因。 严控新增船舶数量 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年底,中国拥有造船产能8000万载重吨,产能利用率约为75%。 对此,工信部提出,今后将严格控制新增造船、修船、海工装备基础设施(船台、船坞、舾装码头),坚决遏制盲目投资;围绕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发展海工装备产业集聚区,引导部分造船产能向海工装备领域转移;沿海和长江一带大量投机性中小船厂目前大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这些企业将逐渐退出船舶行业。 事实上,2009年,我国部分中小船厂就因没有订单停业,不少投入运营较晚的船舶,根本没有形成实际产能,背后的资本早已退出。据业内人士透露,中国的造船企业大多数是中小企业,投资不多,设施比较简陋,多数是在造船业达到高峰期时盲目进入该领域,市场低迷后也会选择退出。这些企业并不具备市场竞争力,连重组的价值都不具备。 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表示,目前我国要严格禁止产能过剩的行业新增项目,妥善分类处理在建项目,没有开工的项目一律不得开工,不符合标准的项目立刻停工,有必要进行继续建设的项目要重新进行评估和审核。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同时强调,有些地方通过低价地、税收优惠等方式招商引资一些重复建设项目,这种行为也要坚决遏制。 据悉,中国船舶(600150,股吧)工业行业协会正在公开征询关于造船企业的准入标准,其中,对于造船企业的规模和经济实力要求,较之以前有所提高。这意味着,部分实力不足的造船企业将被排除在船舶业之外,这将会减少造船业的内部竞争压力。 促进产业升级 针对产能过剩比较严重的局面,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胡祖才表示,要大力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以及通过创新监管提高监管效果。 业内人士指出,船舶行业既有的企业已经很多,产能已经严重过剩,近年来利润下降,所以进入该行业的企业已经很少。行业调整的关键在于,化解当前已有的大量产能。 多位船舶业分析师向记者表示,造船企业要走出低谷只能靠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其中,被市场最为看好的就是向海洋工程装备领域转移。 目前,国内有实力的造船企业都在向海工领域进军,如中国重工(601989,股吧),中国船舶等。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的造船企业都可以向海工领域转型。“海工领域门槛较高,对技术要求也高,并不是每家造船企业都能进入。”一位中小造船企业负责人说。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部分中小企业虽然无法向海工领域转型,但是,若能生产有特殊能力的特种船,也是企业转型的一个方向。 |
|
中国锻压网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国锻压网",获取独家行业新闻资讯。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账号: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扫描左侧的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