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五”时期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及重点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务实推进科技兴贸战略、以质取胜战略和市场多元化战略,加快出口基地建设,大力培育品牌,规范出口秩序,推动诚信体系建设,加强国际营销体系建设,提升贸易渠道控制力,扩大进口先进技术装备,增强创新能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稳步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着力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国际竞争新优势,提高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贸易促进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从生产源头抓起,整合各方资源全过程推动贸易结构调整。以贸易引导产业升级,以产业支撑贸易发展。推动企业向产业链的两头延伸,增强创新能力,走差异化道路,提升国际竞争力。 二是坚持进口与出口协调发展。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总体要求,统筹规模与质量、速度与效益,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保持出口稳定增长的同时,更加重视发挥进口对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推动进出口协调发展。 三是坚持传统优势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适应全球产业贸易发展新趋势,循序渐进推进贸易转型升级。在努力保持和增强我国传统机电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同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外贸增长点。 四是坚持市场调节与政策引导相结合。按照市场规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市场在结构调整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企业自主调整机制。加强引导和规范,创造公平竞争环境,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推动结构调整。 (三)主要目标。 根据指导思想和商务事业发展“十二五”期间发展目标,今后5年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要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规模持续稳定增长。“十二五”期间,机电产品进出口年均增长10%。到“十二五”末,规模达到2.5万亿美元。 ——产品结构继续优化。机电产品出口的质量和档次进一步提升。大力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一般贸易出口中高新技术产品占比进一步提高。进口中的投资品、消费品和中间品的比例结构趋于合理,高新技术产品在机电产品进口中的比重逐步提高。 ——市场进一步多元化。推动市场结构从以传统市场为主向多元化市场转变。巩固欧美日传统市场,大力开拓新兴市场,努力将对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的出口占比提高到40%,增量占比提高到65%以上。 ——企业组织结构明显优化。推动企业从车间型向营销型转变。支持汽车、机床、工程机械等25个带动性强、产业集聚明显行业的100家排头兵企业在境外建立营销网络,培育和认定200个重点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和2000家基地企业,培育若干个拥有国际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跨国机电企业集团。 ——进口对贸易平衡和结构调整的作用显著提高。通过实施积极的进口促进战略,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进口进一步扩大,推动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增强创新能力。扩大自最不发达国家和主要贸易顺差来源国进口,继续改善贸易平衡状况。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推动加工贸易企业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向中西部地区有序转移,中西部加工贸易占比从4%提高到10%。引导加工贸易向海关特殊监管区集中,海关特殊监管区内加工贸易占比从18%提高到30%。 (四)重点任务。 ——转变出口发展方式,培育竞争新优势。加强对重点行业出口的分类指导,加快重点行业出口基地和出口基地企业建设。鼓励企业加强研究开发、科技创新;加大品牌建设;大力推动境外营销网络建设,加强售后维修服务。推动企业进一步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按照专业化、国际化、市场化原则,打造重点行业国际专业展览会。支持行业和企业参与国际技术标准制定和国内技术标准海外推广。 ——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优化出口市场结构。加强对重点市场的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开展贸易促进工作,推动国内产业国际交流合作,引导企业开拓新兴市场,巩固传统市场。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加大对重点市场投资,建厂设点,扩大海外生产规模,贴近销售市场,带动产品、技术和服务出口。 ——规范企业经营行为,重塑出口微观基础。注重发挥中介机构的协调和自律作用,建立规范出口市场秩序的有效机制。加强出口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实施诚信守法便利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 ——实施积极的进口促进战略,调整和优化进口结构。加大对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紧缺资源及国外限制对华出口物项等商品进口的支持力度。鼓励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快引进先进设备的展示平台建设。敦促西方发达国家放宽对华出口限制。研究建立先进技术装备进口融资租赁和现代流通市场。 ——延长国内增值链,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完善加工贸易政策法规体系,落实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政策,推动加工贸易有序转移。提高加工贸易企业水平和产业层次,引导加工贸易向产业链高端发展。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向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集中。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利用多双边合作机制,推动企业开展国际交流,建立产业技术合作机制。制定有针对性的贸易投资指南,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合作。鼓励外商来华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企业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及自身发展需要到境外资。依托创新基地分行业深化国际合作,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促进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