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游戏中觉醒,避免过度多元化
首先是业务选择方面,过去的十年,机会太多,哪个行业基本都能盈利。十年之后,大量企业的典型特征就变成了过度多元化。比如联想,2000年的时候开始多元化,业务范围除了PC、手机、软件以外,还包括当时的F、F365、建网站等等。
实际上,多元化在上世纪50年代之后的美国发展了很长一段时间,真正发展好的企业却屈指可数,通用电器是其中之一;而更多的企业,发展都不好。多元化后,企业都会面临着管理上的困难,尤其现在大环境变化之后。
过去十年,因为过度多元化,业务已经太分散。对于大多数中国企业来说,做好一到两个产业,已经非常不容易。企业要学会的,是挡住中国大市场的诱惑。在未来的十年,企业要重新审视和受审,作为根本性也是战略性的第一步。华为,这些年走的稳健、专注,只做硬件提供市场,有了对这个行业里长期持续的积累,走到今天这样的位置。联想多元化丧失了竞争优势,那么当然现在他开始回归了,那么回归的过程当中可能会碰到另外一些问题,像华为的专注;再看万科,早期的房地产、商业地产、助产都做,后来收缩到只做住宅,而且只做住宅中间的一块,然后聚焦到产业,做产业化,最后成了产业的龙头老大。
所以,未来的十年,一定不要像过去一样多元化。已经多元化的,应该往回收缩,集中精力财力物力,专注最擅长的一两个行业。
在拐点之下,会产生产能过剩、竞争过度。而竞争发展就是相对聚焦,企业要找准自己的细分市场、明确目标客户、锁定区域。企业扩张是很危险的。一定要找准他自己精准独特的定位。选择最有核心能力,最擅长的价值环节做深,去做价值链里不可替代优势,其他可以适当的收缩,甚至外包。
在经济波动的时候,每一个点,都有不同的机会:企业在何时扩张、何时收缩、何时整合、何时构建什么样的能力。过去上升的十年发展路径都有借鉴意义。但现在的拐点时期,开始往下走,所以发展的路径一定要变,但是未来不能靠规模,跟进定位,根据国际供需变化,尤其要判断行业处于上升还是下坡阶段,然后根据大环境和优势来决定。
中国的企业很容易走向数字游戏,比如定位去年50个亿,今年60个亿,明年70个亿,后年80个亿。但后果是:第一忽视经济周期,在逆势期的时候,非得要上涨,只能发展多元化,但这不仅违背规律,还危害企业发展。中国的企业容易本末倒置,拍脑袋制定目标,完全违背了企业生产发展的基本原理。
过去的十年,企业活在温室里,没有面对恶劣环境的压力。企业活下来的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可能是成长控制的能力,可能是研发创新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可能未来是真正决定性的因素。但是过去十年里,企业没有静下心来去构建业战略问题。所以现在企业要开始真正思考,付诸行动,应对未来的竞争。
竞争力在什么地方?凭什么要赶超竞争对手,战略问题不仅是说拐点期,包括中国企业的管理基础,可能决定的就是整个战略,从战略这个角度来说,战略缺乏管理,很多企业家想法是有的,行动计划也是有的,但是缺了很重要的一个环,企业普遍相对比较忽视战略绩效。在管理学上,战略首先能够被描述,才能被测量,能够被测量,才能被有效的管理。所以在整个战略规划的制定过程中,把战略目标体系进行逐层的、按照时间纬度、按照层级纬度进行分解。目标一定要可测,一定要有战略管理保证目标,是一步步既定节奏。基本的目标是用来纠偏的。
过去的十年,日子太好过,误导了很多企业,对市场经济的残酷性的理解,可能会犯路径依赖的错误,机会主义的错误,重商主义而不重视竞争力的错误等等,如果没有战术这个层面,经济拐点给我们企业带来的正是这种危机或说挑战。
产能过剩不可避免,清醒面对虚假繁荣
从整个国家经济安全和战略安全这个角度,或者未来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根本的动力这个角度来看,房地产涉及到国家的根本了。虽然短期内控制房价还有一定难度,但是整个城镇化模式的变化,其他的可选性模式,都存在很大的政治风险。所以支撑过去十年发展的发动机——城镇化目前正面临着困境。而且,国际化、工业化、城镇化,实际上都遇到了问题,这就是我们现在遇到拐点的原因,因为这三股力量,刚好在2000年、2010年前后,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所以导致未来整个国家,几个可能的经济环境光环,都发生了一些根本性的变化。国家最近正在出台包括加大收入分配等一些政来应对这种变化。
把它提到一个很重要的位置,是因为现在支撑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进入口。进出口已经出现了问题,投资重大工业已经到这个城镇化的关口,国家最希望消费这驾马车能够飞奔起来。但是支撑消费的,根本力量还是居民收入的增长。过去十年,经济发展快,但是财政收入远远高于居民收入。而居民收入中,十年来,增长最快的是富人阶层。普通的工薪阶层,尤其是底层的广大消费者,收入尽管有增长,但是相对缓慢。抛开通货膨胀等因素,收入也比十年前收缩了,贫富差距更大了,矛盾也在增多。差距扩大的的最大问题是消费性的。财富增加后,既没有投资也没有消费。而真正能够拉动消费的普通工薪阶层,收入的增长又是有限的,所以国家现在要拉动消费,应该增长的是工薪阶层的收入。
所以国家应该采取一些常规的非常规调控手段,政策层面上,税收改革,比如存量的改革,比如对有钱人征收的房产税。所以现在国家出台很多政策拉动需求,但是需求并不是很快能拉动的,因为涉及整个社保体系医疗改革,教育公平,跟整个社会方方面面交织在一起。
未来我们国家面临的问题,是随着住房工业的结束,城镇化遇到的瓶颈;是伴随着出口受损,而出现的产能过剩;是亟需调整的经济结构。而对于企业,就是要意识到拐点期,改变以前的思维方式,改变已经形成的路径依赖。
4万亿砸进去之后,形成了一个短期的虚假繁荣,掩盖了产能过剩的危机。但是企业看清形势,首先,降低成本。从采购、生产运作、财务方面都降低成本,从行业竞争中抽离出来,形成核心的竞争力。而不是靠扩大生产。其次,要规范管理,只有管理标准化之后,才能输出管理,快速整合的能力在现阶段尤其重要。最后就是企业家不能有侥幸心态,必须要分析,要改变。
改变惯性思路,防止路径依赖
惯性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发展思路跟原来完全一样,用原来的办法再进行第二次、第三次发展,还能挣那么多的钱;第二,举例来说,看到隔壁钢厂扩大,自己也要扩大规模,否则可能就要落后。过去的成功要素,完全给掩盖了市场经济的你死我活的残酷性,所以过去经济对于大部分企业来是个福,但是如果没有意识到拐点的到来,没有意识到外部的宏观环境要变迁,仍然引用过去的思路,还按照原来的思路做法,就太危险了。
过去的十年成长起来的企业,就跟我们在温室里头长出来的花一样。在温室里这个花很鲜艳很明亮,但是你把它扔到野外去,它是不是能生存还是个问题。过去十年的企业,现场保价,你少生产点,我也少生产点,把价格保住,然后求生存。这些企业,理所当然的觉得日子就是这样的,也理所当然地这么做。这样就形成了思维的惯性,或者已经形成了发展的一种路径的依赖,这就特别危险。
有些企业家还沉浸在过去十年倡导财富的幻想中,还觉得未来就是这样。其实,他们只需做好三件事儿:第一件事情是降低成本,降到不管行业怎么竞争,降到其他企业都活不下去了,自己的企业还能活下去,仍可盈利;第二件事情为管理规范,管理规范是为定口准额做准备,管理标准化之后就可以输出管理,可以快速的进行整合,第三件事情是攒钱,有利润赶紧攒着。
大部分的企业面对着目前整个宏观经济的这种转型拐弯,要么是认识不够,或者是可能意识到了,但是宁愿相信还会有奇迹,存在一种很侥幸的心态。面对拐点期的滞后,企业的战略一定要变,至于如何变,可能要处理一些什么问题等等,是需要企业引起高度重视的。
|